贫困村蝶变见证乡村振兴南雄力量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9-09-26浏览次数:114

    灵潭村

  位 置   

  灵潭村面积18.5平方公里,全村以丘陵地貌为主,下辖11个村小组,共518户2079人。

    概 况

  灵潭村地处韶关南雄市珠玑镇中北部,是红色革命老区村,梅关古驿道上曾经盛极一时的重要驿站。

    特 色

  灵潭村通过成立村集体公司培育了腐竹厂项目、烤烟房项目、灵潭驿站等六大产业,逐步形成一条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链。

1.jpg

  2018年6月,灵潭村被农业农村部平甫培训基地选定为现场教学点;2018年6月29日,广东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在韶关南雄召开,灵潭村被列为现场参观学习点;截至2019年9月,省内外各级部门领导及社会相关人士前往灵潭村考察学习累计11000多人次……

  短短3年时间,灵潭村完成了从省定相对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变身,成为南雄乡村振兴工作有力推进的一个典型。作为韶关唯一原中央苏区县,当前,南雄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省、韶关市的要求,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精准扶贫、“头雁”工程等乡村振兴工程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该市努力实现“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战略目标,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为苏区南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凝聚合力

  探索“三个在先”党建机制

  2016年,在被列入省定相对贫困村前,灵潭村还有个让村民难以启齿的名字——“泥潭村”,这里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经济落后。如今,灵潭村已成为风光秀美之地,44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改变源自于基层党组织的强大引领。“给钱给物,不如给一个好支部。要想脱贫摘帽,首先要把村支部建强。我们灵潭村党总支部的作用就是要在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帮扶下,在驻村帮扶单位的精心扶持下,把好政策扎扎实实地落地,让老区村民过上幸福生活,绽放开心笑颜。”这是灵潭村党总支书记钟治军在村党总支部会议上当着全体党员,掷地有声下的军令状。

  3年多来,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灵潭村探索建立了党组织优化设置在先、党组织领导决策在先、党员作用发挥在先的“三个在先”党建机制,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党组织领导全面加强,撑起村民脱贫致富、干事创业的“主心骨”。该村组织全村52名党员带头参与到40个扶贫项目和新农村建设中,推动69个重大事项落地实施。

  灵潭村的蝶变,是南雄市实施“三个在先”机制取得成效的有力证明。目前,南雄有110个村由村党支部升级为党总支,成立自然村党支部(党小组)956个;明确凡是涉及本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重要工作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三重一大”事项,必须先由党组织讨论决定;在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村庄保洁等活动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双擎驱动

  选好“头雁” 培育“青苗”

      2016年底,灵潭村党组织着手规划新农村建设,开展“三清三拆”,全面整治脏乱差。然而,有些人认为祖屋即使破得不能再住了也不能拆。

  面对困难,钟治军带头先拆了自家的老房子。看到村支书带头,村里的党员也纷纷拆除自家的危旧房。就这样,党组织带着党员,党员带着群众,一户带动一户,不到三个月,黄屋、前围两个村小组就拆除了1万多平方米的危旧房,其他村小组也踊跃跟进。

  这一鲜活的事例充分体现了“头雁”工程的作用。近年来,南雄市实行“村推镇选县考察”的培养制度,坚决撤换调整不合格党组织书记,已撤换调整15名“四不”党组织书记。大力实施“青苗”培养工程和“党员人才回乡计划”,建立党组织书记储备库,目前储备库有464人。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年度考核机制,实行考核结果与补贴待遇、评先评优等挂钩。落实“村培镇管”农村发展党员机制,并确保每个贫困村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目前,共有入党积极分子1056人,已确定发展对象的306人,已转为预备党员的263人。集中力量对24个村、1个社区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精准整顿,推行“市镇村”三级研判制度,配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党建指导员“三支队伍”,目前有6个村初步完成整顿。今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五个领域中共摸排出6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其中农村2个,非公企业1个,社会组织1个,国企1个,街道社区1个。

  近年来,南雄市创新制度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成立乡村振兴“一线指挥部”,由南雄市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市长担任常务副总指挥;成立由市领导担任组长的6个专职小组,并结合南雄实际,特别成立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职小组,由市长担任组长;镇级成立“一线指挥所”,由挂点的市委常委或是市委委员的市人大、市政府或市政协班子成员担任总指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执行总指挥;村级成立攻坚工作组。

  此外,南雄市完善激励、约束、容错机制。南雄市完善激励、约束、容错机制。结合平时考核、督查督办和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将那些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列入政绩档案管理,并将此作为干部选拔、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使用或给予相应表彰奖励。截至目前,全市列入政绩档案管理的干部26名,列入考验性管理的干部6名。对年度考核落后、平时督查督办及巡察发现问题多的,根据情形分别给予约谈、在市委常委会作检讨、纳入考验性管理、调整撤职等约束性措施。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两个尊重”“三个区分”“四个没有”原则,激励干部干事创业。

3.jpg

     ▶▷生态宜居

  “六好”机制保障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秀水灵潭,红色热土”,是对灵潭长远发展的定位。按照“看得见山,望得到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理念,灵潭村党总支部注重统筹谋划,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全村人居环境。

  在灵潭村党总支部的推动下,该村累计治理山塘、池塘18口,新修农田水利设施约10千米,改造道路7.8千米,修建桥梁4座,新建污水处理生态湿地360平方米,休闲广场5个,公共厕所6间,改造房屋外立面8.48万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约2.5万平方米,全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乡村画卷正在灵潭村徐徐展开。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南雄创新实施“创建好工作机制、发挥好村民作用、设计好五种风格、筹措好建设资金、实施好项目管理、使用好专项资金”这“六好”工作机制,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风生水起。目前,南雄1742个20户以上的自然村已经全面启动整治,共拆除废弃危房等约300万平方米;68个省定相对贫困村的634个自然村,已全部进场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其中,基本完工的达550个。截至2019年8月底,省定相对贫困村新农村建设资金累计拨付使用省级专项资金61012.09万元,占下拨的省级6.5亿资金总量的93.86%。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市场化实现全覆盖,党员保洁包户机制实现全覆盖,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基础设施PPP项目实现全覆盖。

  南雄市把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农村美不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准,该市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按照“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特色精品村”三个标准,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统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重点做好梅关古道、乌迳古道和雄州古韵美丽乡村建设连片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与江西接壤相关村庄的“广东北大门片区”整治提升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国道323线、省道342线沿线村庄外立面改造和村容风貌的整治提升,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

  公共服务下沉到行政村。目前,南雄市已全面完成市镇两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公共服务站覆盖232个行政村(社区),已经过省验收合格,全面完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已建立提供购销服务的电商网点237个;已实现光纤网络、“快递下乡”工程100%覆盖所有行政村;已完成涉及46个贫困村的63个电网改造升级项目;已建成120个公建村级卫生站;已建成19所幼儿园,完成5所幼儿园改扩建工程;已建成35个养老服务中心(站);已为68个贫困村配备篮球架、乒乓球台等体育配套设施。

  “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8年时间将全市农村建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南雄正朝着这一目标奋力向前。

    声音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为着力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实现贫困户“八有”脱贫标准,我们村着眼住有所居,完成贫困户危房改造42套;着眼病有所医,出资为贫困户购买医疗保险,并对接省二院在村卫生站建立网络医院,有效提升村级医疗服务水平;着眼学有所教,注册成立灵潭村奖学助教促进会,搭建起长期助学帮扶激励平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三年,我深刻体会到,只要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模范带头,群众就会听党话、跟党走。我坚信,有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帮扶单位党组织的大力支持,灵潭村老百姓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红火!

  ——灵潭村党总支部书记钟治军

  今年3月,我通过南雄市村级组织员的选拔招聘后,分配到灵潭村任村级组织员。刚到灵潭村,我就惊呆了,这里完全不像农村,更像是城市的小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完全想象不到农村可以发展成灵潭村这样。

  ——村级组织员张志辉

  我从小在灵潭村长大,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以前的灵潭村确实和普通的农村没有区别,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这几年,我见证了家乡的变化,危房改造、自来水供水、村道硬化、景观绿化、污水处理已经全覆盖,河涌两岸经过整治后,成了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2016年后,我看到家乡变得如此美丽,便动了回家创业的念头,放弃了外面的工作,回到家乡,流转100多亩土地,种起了果树,还建起了新房子。

  ——灵潭村村民黄祖伟

    故事 

  特色主导产业成形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3年前,灵潭村还是个破破烂烂的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4户120人。2016年春,灵潭村被定为省定贫困村后,在市、镇党委和省纪委的领导和帮助下,通过建强村党组织,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发展优势,推动灵潭村脱胎换骨,210多栋新建和改造的房屋整齐精致,一条绿道连接了整个村子的美景,村集体经济收入由1.5万元提高到61万元,一个美丽富裕的幸福新灵潭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

  灵潭村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村民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传统农耕生活。村党总支部和驻村第一书记多次开会研讨,深刻认识到扶贫保障性政策的落实只是一项基础工作,并不能解决贫困户长远增收问题,仅靠传统农业也没法让灵潭村民过上更好生活,必须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带领群众走产业发展道路,振兴乡村产业。

  为了拓宽思路、开阔眼界,钟治军组织一批党员群众前往周边的市县和江西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在深入思考、调研考察、发动党员群众建言献策中,大家纷纷想办法出点子,几轮商量下来,发展旅游农家乐、兴建烤烟房、投资腐竹厂、搞光伏发电……一个个“金点子”跳了出来。3年来,在帮扶单位支持下,灵潭村党总支部以壮大村集体产业为主线,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稳定脱贫“造血”功能,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

  灵潭村通过成立村集体公司——济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行政经分离的管理模式,培育六大扶贫产业。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腐竹厂项目对接社会企业、20座烤烟房实现规范化运作、集体种植发展为订单农业、农机服务队专人管理、灵潭驿站对外营业创收,六大扶贫产业正在形成一条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为一体的产业链,解决村民就业岗位40多个,其中贫困户参与务工13人,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61万元。

  与此同时,通过构建“租金+薪金+股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变股东,参与务工、收租、分红,实现共建共享,确保脱贫增收的长效性和可持续性。在村党总支部的带领下,灵潭村扶贫三年规划中的40个项目已基本完成,2017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8366元,已全部实现脱贫。

  产业脱贫,干劲十足。今年来,南雄市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富民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及“薪金+租金+分红”两大运营模式,将村民、贫困户链接在产业链上。

  该市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支撑。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产业。稳步推进投资3亿元、覆盖面积16.1万亩的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5亿元、种植面积2万亩的南药大健康产业园和投资10亿元、面积2万亩的指挥官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突出农旅文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抓好“大珠玑”建设,打造珠玑文旅特色小镇;围绕古驿道、古巷、古村落、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连线连片推进乡村旅游。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制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此外,南雄市积极发挥兜底保障作用,对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实施兜底保障工程。对孤儿、重残、重症等三类人员,按标准纳入不了贫困户的,但事实很贫困,且无人赡养、无人抚养人员,也按照低保政策由政府兜底保障。南雄市有208个行政村,其中,列入新时期精准扶贫相对贫困村68个,面上非贫困村140个;2016年识别时认定全市贫困人口共5990户15203人,全市贫困发生率为4.6%,经过动态管理后,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贫困户5777户14767人,共5394户13691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4.6%降至0.34%,脱贫率为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