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关键领域

发布者: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时间:2015-12-31浏览次数:27


       中国农业正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加剧、成本刚性上涨等挑战。著名生物学家,现任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的邓兴旺,2014年全职回国筹建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这些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使他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困难的领域,也将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意义最大和最关键的领域。  

        两个典型现代农业国家的经验  

        邓兴旺研究发现,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主要有两个发展模式:地多人少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实行规模化农业,主要着眼于提高单位劳动生产率,以大面积耕地、大量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在尽量少劳动力基础上获得高效益;地少人多的国家,如以色列、日本等,实行集约化农业,主要着眼于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以密集、深化的劳动投入和资金技术投入在小面积耕地上获得高效益。尤其是美国与以色列,是当今世界现代化农业的两个成功典范。邓兴旺认为,美国和以色列有一个共同点,即高度重视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应用和推广。不断进步的农业科学技术使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大规模的机械化和信息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在美国,经过生物技术改良的动植物品种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动植物的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从而大大提高美国农业的劳动生产效率。而以色列历届政府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坚持不懈地执行了科技兴农的发展道路。以色列建国以来农产品产量增长了12倍,而每亩土地耗水量仍保持原有水平,这与他们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息息相关。此外,以色列还十分注重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开发培育作物新品种,以先进的栽培技术指导农民种植,从而有效保障了以色列大田作物优质高产。  

        给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启示  

        经过多年实践,对于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邓兴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首先,应选择符合中国国情或区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美国与以色列现代农业发展的做法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但由于中国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资源禀赋、经济社会结构、体制环境、经营方式均与二者不同,简单复制二者的农业发展模式,非但难以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反而有可能会产生诸多新问题。具体则需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在能实行规模化经营的北方平原地区,可以通过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来集中土地,推行机械化生产,实现规模经营;而地形较复杂的南方地区则可以采取集约经营的方式,充分发挥当地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引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加快农民技能培训上下功夫,走劳动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农业道路。其次,农民的现代化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及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而不仅是正在进行中的“中国城镇化”。中国农村的最终出路在于原住地农民及其农村的就地现代化,农民就地得到教育、培训和就业不仅能够让人民在当地安居乐业,减少大规模人口的盲目流动,而且能够有效化解当前城市教育、医疗、住房资源短缺等社会难题。再次,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关乎中国粮食安全,应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作用。此外,目前国家对农业支持政策的效能有待提高。建议今后政府集中财力物力,在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积极引导并大力支持,为农业的现代化打下更为有利的基础。最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生产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邓兴旺强调,中国农业现代化一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要用科技手段解决重金属污染、白色污染、畜牧污染、秸秆还田等问题,改善农村生态坏境,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农村生态系统。总之,中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尽可能地精耕细作,采取高就业、低成本的技术路线;中国农业现代化也必须走一条生产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