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雪峰:负担不重的人“是基层治理一大活力源”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5-24浏览次数:9

        解决农村大量琐碎事务,不妨多调动“负担不重的人”的积极性——

        在江苏射阳调查时发现,农村55岁以下的中青年人几乎都在外面务工经商,当前农田种田的主力是55岁至75岁的人。75岁以后不种田,但一定是要种自家菜园的,不然无事可做也很麻烦。种自家菜园与城市老年人的种花养草基本上差不太多。55岁至75岁可以算作低龄的老年人。这些生活压力不大、空闲时间很多、主要种点儿田、不用考虑赚大钱、身体又很好的低龄老年人,就是家庭“负担不重的人”。这个群体很重要,尤其是在社会治理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位置,值得认真讨论。

        低龄老年人只有从经济压力中摆脱出来,才能成为“负担不重的人”

        并非所有低龄老年人都是“负担不重的人”,有些人已经60岁了,却还没有完成人生任务,上有老下有小,尤其是子女没有完成婚嫁,因此就着急上火,就要外出务工,以缓解家庭中的收入压力,应对人情支出。有些家庭,子女虽然已经成家,经济处境却不好,还要依靠父母的收入,父母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就不能以农业作为退养,就需要外出务工,就要利用一切时间赚钱,就不能打牌休闲。总而言之,只有当低龄老年人从经济压力中摆脱出来,他们才能成为“负担不重的人”,才能成为农村基层治理中最活跃的力量。

        还有一些农村负担不重的人,他们的子女通过考大学做生意,在外面成功就业,家庭收入很高,对父母很好,这些农村老年人又不愿到城市随子女生活受拘束,他们留守农村就不只是负担不重的人,而且是十分体面受到尊敬的人,他们说话办事就更加有人愿意听,在城市成功安居的子女是他们的权威的最大来源。

        “负担不重的人”在社会治理中具有极其关键的位置

        因为已经完成人生任务,获得收入的压力不大,因此“负担不重的人”没有必要拼死拼活地外出打工赚钱,也没有必要整天在农村寻找获利机会。生活中也并不只是有赚钱这样一项事情,还有更多可以开展的方面。自己的承包田是要种的,因为这点田种起来很轻松,尤其是农忙时间很短,种自家责任田,有农业收入,有粮食吃。搞点副业,种点菜园,都是休闲性质的。自己种的菜放心,子女在城市,还可以经常送点新鲜的蔬菜甚至鸡蛋之类去,这些都是有机的纯天然的。

        农闲时间很多,如何消费空闲就是一门大学问。串门聊天,打打麻将,当然是必须的,只是天天打麻将实在没意思。有人办红白事,若请去做知客,这个事情就不错,因为至少说明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地位。若邻里有纠纷来找自己评理调解,只要不引火烧身得罪人,这样的事情也是可以做的。如果红白事上有仪式,那是要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办的,若有戏曲表演那就更要去看看了。年节有人张罗玩龙灯也是不错的主意。如果有人来教广场舞,虽然有点不好意思,还是愿意去跳的。如果有人发起打扫环境卫生,也是愿意义务参加的,当然,要是有点报酬就更好了。村里有点什么事情也是要议论的。

        总而言之,这些负担不重的农村低龄老年人,他们在经济上已经半退出了,他们就需要有更加广阔的生活社会舞台。他们有精力、有时间、有热情、有兴趣来这个更加广阔的舞台上表演,他们不是为了钱为了利益,而是为了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

        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我们必须特别关注这个“负担不重的人”的群体,动员他们参与到农村基层治理事务中来。秭归的幸福村落建设,其成功的关键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群体,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这些“负担不重的人”是当前农村基层中最为基础的力量,最可能发动的群体,是基层治理的活力之源。一般来讲,农村基层治理涉及到的大都是细小琐碎的事务,解决这些细小琐碎事务的办法不是要强调基层组织的正规化,也不是要引入乡贤的力量,而是要调动“负担不重的人”的积极性。“负担不重的人”是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基本群体,也是力量所在。正是借助“负担不重的人”,中国农村基层可以进行低成本的灵活的有效率的治理。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心不在于其正式化官僚化,也不在于引入外界的乡贤力量,而在于走群众路线,将本来就存在于农村中的能量极大、热情极高、无所不在的“负担不重的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基层治理中,中国基层治理就不仅灵活有效,而且必定威力无穷。

(作者:贺雪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