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推动中非农业合作再上新台阶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03浏览次数:49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和重要利益交汇点。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携手推进农业合作,迄今已走过12个年头。在中非国家领导人的关心支持和领导推动下,各方落实习近平主席打造中非休戚与共命运共同体的指示倡议精神,推进农业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我们将以本次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为契机,深化全方位合作,提升发展质量,助力中非合作再上新水平。

  12年来,中非坚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推动农业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12年风雨同舟,中国政府始终践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与非洲各国政府一道,全面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历届峰会农业成果,务实开展农业政策、科技、人才、贸易、投资等全方位交流合作,在有效推进非洲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安全水平、丰富农产品市场供给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中非农业发展空间,实现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政策对话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更加顺畅。中国与非洲各国始终将加强政府间政策对话,作为推动中非农业合作的重要抓手,重视分享借鉴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及减贫经验做法。在多边层面,中方着力打造中非农业政策对话平台,定期举办会议,邀请双方农业官员、专家学者交流分享各自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推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等与非洲农业综合发展计划相互衔接、互为借鉴。在双边层面,中国已与16个非洲国家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或议定书,内容涵盖种业、畜牧、农机、检验检疫等各领域,建立了双边农业联委会或工作组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政策交流,促进各国农业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为中非农业合作共赢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技术交流不断深化,服务支撑更加有力。中方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中非农业科技交流,目前已在19个非洲国家援建2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集中展示中国先进农业品种技术,搭建多双边技术合作平台,探索市场化商业化可持续运营。向37个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职业教育、高级顾问等71个援外专家组,共计724人次,传授农事管理经验,指导当地农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展中非科研机构“10+10”合作,围绕适用非洲大陆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开展联合攻关和研究开发。截至目前,中方已累计在非洲各国试种作物品种300多个,传授实用技术500多项,约100万小农从中获益,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保障。

  经贸合作不断升级,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近年来,在各国共同努力下,中非农业投资和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2017年,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总额突破60亿美元大关,比2006年增长185.3%,其中中国自非洲进口油籽、棉麻丝、饮品等农产品29.4亿美元,增长143%。良好的贸易关系为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17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农业项目117个,遍布2/3以上的非洲国家,投资存量148.3亿元人民币,涵盖种植业、农产品加工、渔业等领域。持续健康发展的农业经贸合作,丰富了双方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了非洲农业产能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人员交往不断密切,南南合作更加深入。2006年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广泛开展农业人才交流活动,共举办了337期培训班,为非洲国家培训农业官员、技术人员和职业教育学生57000多人次,储备了一批非洲农业发展人才,培育了大量传承中非友谊的亲诚使者,极大增进了中非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厚植了中非农业合作的民意基础。中国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签署了《中国政府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关于开展南南合作的意向书》,成为首个与FAO建立南南合作战略联盟的国家,并捐赠成立信托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农业领域南南合作。2008年信托基金启动以来,中国与FAO合作在非开展三方南南合作项目,在非洲60多个项目点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活动,受到非洲国家政府和民众热烈欢迎,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FAO总干事多次公开赞赏中国是全球农业南南合作的“领军者”。

  中非农业合作前景广阔,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经过长期发展,中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在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科技信息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非洲各国对共享中国农业发展成果和经验的期盼十分强烈,合作需求更加迫切,中非农业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合作前景。

  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确保粮食安全中非合作潜力巨大。保障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重大课题,也是中国与非洲各国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当前,世界农业发展面临气候灾害频发、资源约束趋紧、市场波动加剧等突出问题,粮食危机在部分非洲国家频发,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供给仍是非洲国家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业资源稀缺的国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将解决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和亿万农民群众务农种粮积极性,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过1.2万亿斤。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和6.5%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对非洲各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中国将与非洲各国一道,坚持把巩固提升非洲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中非农业合作的突出位置,与非洲各国共同致力于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保障粮食安全。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中非合作潜力巨大。优良的品种、先进的科技和农机装备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引领力量,多措并举推进引进吸收再创新与原始创新,在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中国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突破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转基因抗虫棉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了高效、低残留、低毒农药150多种。这些成就和成果积累,将为非洲各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条件支撑,同时有助于中国与非洲各国深入开展农业品种、技术和装备联合攻关,创新应用模式,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发挥市场资源优势,深化农业贸易投资中非合作潜力巨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重要的对外农业直接投资来源国,目前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将为深化农业对外合作带来新机遇。随着中国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的快速升级,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会快速增长,农产品进口会继续增加,必将为非洲各国提供前景可期的农产品出口市场。近年来,非洲各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投资需求巨大。深化中非农业投资贸易合作,既可以为中国投资找到希望的“热土”,又能促进非洲农产品出口国和投资目标国农民增收,将非洲国家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能优势、发展优势。

  新时代新作为,全面开启中非农业合作新征程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国际上影响日益广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的热烈响应,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中国农业农村部和各相关方面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共同落实好北京峰会各项涉农举措,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合作形式,下沉合作重心,推动中非农业合作成果更多惠及彼此农业农村发展、更好造福各国亿万农民兄弟。

  强化中非农业合作的顶层设计。有效对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共同编制中非农业现代化合作规划,明确下一阶段中非农业合作的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和实现路径,搭建起中非农业合作的“四梁八柱”。

  建立健全中非农业合作机制。加强与非盟合作,推动建立中国-非盟农业合作委员会,定期举办中非农业合作论坛,着力打造汇聚共识、交流政策、分享经验、促进经贸的机制平台。积极落实业已签署的双边农业合作文件,充分利用好双边农业合作委员会或工作组机制,扎实推进中非农业全方位务实合作。

  创新中非农业技术合作形式。进一步整合运用好中非农业科研机构“10+10”机制、援非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援非农业专家、境内外培训等资源,加强农业技术联合研发和人才培养,发挥好农业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资源渠道优势,传播中国经验、阐释中国方案、推广中国实践,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自主发展能力。

  务实推进中非农业经贸合作。建设好在非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完善道路、农田水利和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积极鼓励和引导中非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入驻园区,从事农业生产、加工、仓储和物流,发挥园区辐射带动作用,为非洲培育一批有技术、懂市场、会经营的农业致富带头人,促进中非农业投资合作和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

(作者:韩长斌  农业农村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