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第三届中国(佛山)农村改革南庄论坛

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高峰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8-12-04浏览次数:77

11月16日-17日,第三届中国(佛山)农村改革南庄论坛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高峰研讨会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南庄村成功举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彤,佛山市委副秘书长严冰,华南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运东等领导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由华南农业大学、佛山市农村经济学会、农民日报社广东记者站、广东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联合主办,以“聚焦城乡融合、探索基层治理”为主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结合佛山实践,为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系、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建言献策。

作为全国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佛山农业农村得到快速发展。大部分村庄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典型的“城中村”“镇中村”。这些变化,都对农村基层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多来,佛山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把“组织振兴”作为根本性保障,突出“生态振兴”这个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制定了“1+7+X”系列政策文件体系。凭借求真务实的开拓精神,佛山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基层治理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工作开局良好。

据介绍,为实现基层有效治理,佛山出台《佛山市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涵盖“实现党组织对各类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等11部分内容;积极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数字云图”和村务共治“一门通”。为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佛山大力实施村级工业园综合提升、乡村生态提升和乡村规划建设提升“三大工程”,持续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不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活设施配套水平。

16日上午,与会专家、领导现场考察了南庄镇罗南村、紫南村、龙津村、南庄村的村居环境及禅城区的“数字乡村”工程。参观过程中,专家、领导们对这几个村在人居环境和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突出成就赞不绝口。

当天下午,随着“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颁奖和佛山市委农办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完成,第三届中国(佛山)农村改革南庄论坛正式开幕,“南庄镇创建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片项目”也在现场举行了征名启动仪式。

高峰研讨会上,农业农村部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光磊,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肖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郅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吕维霞,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张玉等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就地方政府职责转变的基本方向、大数据与乡村治理、村际均衡发展的制度路径等话题发表主旨演讲,探讨城乡融合与基层治理之道。

当天论坛活动结束时,佛山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唐棣邦代表第三届中国(佛山)农村改革南庄论坛组委会发布了题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与基层治理新局面》的“中国农村改革2018南庄共识”,提出要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打破城乡分割的传统格局,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基层组织架构,强化政治引领作用和服务群众功能,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据悉,南庄论坛是全国首个以镇命名、由村承办,聚焦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大型论坛,致力于打造成具有鲜明特色、佛山气质、全国影响的高水平“三农”研究交流平台。此前两届论坛分别在南庄镇紫南村和罗南村举办。本届论坛东道主南庄村,作为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是“城、乡、产、人”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也是南庄镇推进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基层探索

罗南村:建设碧水蓝天工程

“岭南水乡”——罗南村,坐落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西部,域内水系发达,河网交错。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环境治理让罗南获得“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文明村镇”等14项国家级荣誉。

罗南村有着典型的岭南水乡特征,村内河涌众多,相互交错。上世纪90年代陶瓷产业的蓬勃发展,在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涌得不到有效保护,黑涌臭涌比目皆是,河涌管理方面又一片空白。鉴于这种情况,罗南村早在2008年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村为契机、以建设生态文明罗南为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碧水蓝天工程。

2017年,罗南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成立治理小组:开展河长周巡月巡、专管队日巡工作,接受上级监督、建立群众举报监督机制。落实治理措施:清理污染源头、拓宽河涌、整治岸线景观、铺设污水管网,实现截污分流。2017年9月罗南村投入3500万元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污水总管长约15.3公里,涉及各村主管和巷管,成功根治农村治水症结,成为佛山市首个完成污水管网铺设的村。

治水的同时,罗南村不忘环境升级改造,推进“美在生态、富在产业、根在文化”的美丽乡村建设。2016年-2018年期间,罗南投入约1.5亿元进行了全村村容村貌的提升。做了多个项目,有古村落活化、“城中村”改造、“五好”新村居、美丽文明村居、污水管网铺设、自来水管更换等,实现了村容村貌的飞跃、乡村文化沉淀升级、雨污分流、村民饮上“放心水”等,使得罗南村呈现出“古村韵味悠然在,绿水青山伴我行”的靓丽风景。

龙津村:创新农村“三资”管理模式

南庄镇龙津村因治理均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荣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村”“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广东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佛山市宜居村庄”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龙津从“负债村”逆袭为“富裕村”,从“后进村”蝶变成“先进村”。

龙津村凭借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站成为佛山市首个“三资”管理建设示范村。配合禅城区和南庄镇将廉洁建设向村居延伸的契机,龙津村投资190多万元建设了佛山市第一座独立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站,交易站内设有招标室、监控室、评标室、档案室等资产交易功能场室,设备完善,管理规范。以往建筑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单个商铺以及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以上的厂房仓库等集体物业的使用权出租必须到镇公共资源交易所交易,村交易站建成后,所有物业出租交易均在村交易站完成,资产管理台账信息与镇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系统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交易站的建成以“制度+平台”为抓手,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还便利了承租方和投标人,节省了时间,提升了交易效率,调动了村组的干事积极性,共同带动集体增收。

南庄村:深挖历史打造文化旅游产业

“探花故里·崇文南庄”——南庄村,位于南庄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是拥有“广东省卫生村A级单位”“佛山市十好和谐文明村居”“佛山市宜居村庄”“佛山市生态示范村”“佛山市四星级健康村”等殊荣的“网红村”。近年来,南庄着力改造村居环境,全面提升村容村貌,总投资1.5亿元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到树立一村一品品牌,全面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南庄深挖村内历史文化特色,整合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为根基,以旅游为载体,重点以“罗元水乡”项目融入清末时期探花罗文俊的历史人文事迹,做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南庄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以“探花故里·崇文南庄”为主题,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环境整治提升的要求以及“美丽文明村居”“古村活化”“省级新农村连片”的开展,计划投入约3400万元,重点融入“探花文化”元素,深挖村内历史文化特色,重点以罗文俊故居及其周边的传统建筑为中心在罗园村铺开,配套以核心价值观公园、农耕文化公园、水乡文化河道等,恢复和建设探花游船码头、探花书院、探花园等,让“探花文化”辐射整个南庄村,打造“探花故居·崇文南庄”的村级品牌,做强文化生态旅游产业。

南庄村将根据“乡村振兴示范村”的标准和内涵,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不断强化和完善村政村务管理,扎实地开展工作,把南庄村打造成为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美丽乡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紫南村:规划先行十年实现蝶变

紫南村有着“全国文明村镇”“中国最美村镇”“中国十佳小康村”等多个“国字号”殊荣。过去的紫南问题众多、管理散漫,如今的紫南秩序井然、经济腾飞。26个建设项目成功进入“五好新村居”和“美丽文明村居”项目库,投入金额达1.3亿元;集体收入、人均分红分别较往年翻了11倍、12倍。

从落后到先进,紫南村用了十年时间。这十年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病有所医,打造了成熟的“紫南模式”。紫南村的蝶变,还体现在村居环境不断改善和乡风文明树立品牌上。

紫南村充分抓住了南庄镇“优二进三”的战略机遇,提前布局做好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和制度规划。正是这三大规划,绘制了紫南的发展蓝图打造了“紫南模式”。十年间,紫南商贸城、易运物流基地、佛山市国际陶瓷卫浴城、紫南银河广场4个专业市场拔地而起,紫南美食城、桃园一品、叙福楼海鲜酒家、永利酒店等餐饮产业发展得热火朝天,全市首个村级市政管理处、全市首个实现雨污分流的村级污水管网、全区首个村级大型立体停车楼、公交枢纽站、绿色休闲公园、安全小区式管理等让紫南村充满了城市气息,六十多份村规民约、300多条管理规定使紫南村形成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发展成果得到了巩固。

如今,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渐成岭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名村的紫南开始向“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方向转型,从“上善若水”的岭南水乡文化中深入挖掘,提炼出“仁善文化”,塑造了“仁善紫南”文化品牌,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上了重要日程。2016年,紫南村启动了为期三年的仁善紫南文化艺术年活动。艺术年期间,紫南村文体艺术联合会整合团结有文化特长的热心村民,继而带动全体村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元旦迎新八公里长跑、“三八妇女节”活动、体育运动会,以及美德人物系列评选四大群众性活动,为村民提供连番的精神饕餮盛宴。广府家训馆、佛山好人馆、紫南村史馆、紫南书院的落成也将为后代子孙播撒下博爱仁善之种,将仁善文化与精神深深根植在每个人的心里。

专家论道

“和谐和发展是基层治理有效的两个体现。邻里关系和睦很好,这个很重要。但仅仅有和谐是不够的,还需要发展,不发展的话村民不会满意。治理能力建设最关键的依据,一个是有好人,一个是有能人。好人就是思想品德很高尚,很有胸怀,带领群众致富,能人就是要有非常强的企业家胸怀、眼界和能力。”

——农业农村部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柯炳生

“合理确认各级政府职责是实现科学有效治理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体制机制保证。各个层次的政府都应当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各个层次的政府不应当提供相同的服务,高层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职能权重较大,中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权重较大。”

——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光磊

“广东佛山南庄治理创新的经验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通过产业高质量的转型升级打开‘乡村振兴’的大门,以基层产业发展支持公共服务、文化方面的协同发展。第二是以对口帮扶促进均衡发展,共享乡村发展成果,推动乡村基层的全面振兴。第三是以基层党建提升乡村的治理能力,依托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五个方面的振兴,五位一体深化乡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肖滨

“大数据为乡村治理和产业转型提供了机遇。数据在连接彼此,实现了乡村治理。数据链接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如何用大数据重构陶瓷产业呢?最重要的是构建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就是要构建我国的陶瓷产业语料库,这是最基础的东西,对产业的态势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是所谓大数据的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公共管理学报》主编米加宁

“创新社会治理格局的第一条,要明确基层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的定位,第一定位就是党委领导,党在基层中总揽全局。第二就是优化基层政府服务职能,重视公共责任。第三就是激发组织活力,引导社会力量的参与。第四是扩大基层有序参与,打造阳光政治生态。”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王郅强

“对未来农村公司合作的养老模式,第一是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第二是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精神方面、医疗条件方面、吃饭问题等都要全面解决。第三是多种养老方式并存,中高低档兼顾。第四是加强宣传力度。第五是引进、培养并支持专业服务人员。第六是加强文化建设,转变老人的观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吕维霞

“富村和穷村如何实现均衡发展呢?第一是通过农产品进城,实现价值增值;第二是通过劳动力的转移,到城市中去;另外是通过乡村产业振兴,实现劳动力转移。不管是销售还是人力资源的转移,都高度依赖于城市,所以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中,必须在城乡融合的角度进行考量。在未来的发展中,不管是穷村还是富村都有不同的穷人,特别是精准扶贫后,穷人成为个体化、碎片化的分布,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协同共治,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