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与龙头企业合作种稻 种植大户“升级”成企业主

罗定稻米产业形成“种植主体-品质-品牌”良性循环,带动农户衔接现代农业与市场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8-12-25浏览次数:133

    水稻是广东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800万余亩,每年产量占粮食产量的80%以上。广东省政府近期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力推进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粮食龙头企业培育作为稻米全产业链发展的关键,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把广东稻米打造成“好产业”“好产品”以及“好景观”。

  但广东有600多万个种粮主体,规模化经营的不足1万户,绝大多数仍是耕种自家“一亩三分地”的小农户。唯有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的轨道,广东稻米产业才能真正实现质的飞越。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但如何实现,并无现成的路径。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分赴罗定、新兴、台山、蕉岭等稻米产业基本实现特色发展的县域,了解“好产业”“好产品”“好景观”背后小农户共享产业红利的情况。

  “我们这里好地段的耕地,租金可以达到八九百元每亩,差一点的也可以租到500元。”罗定市罗镜镇镜东村村民陈叔说。近年,陈叔已不种地,“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我们老年人就在家带孩子。本来每家每户的地就不多,就算种得好也没多少收入,还不如租给别人去种”。

  罗定耕地的租金价格在广东属于较高水平,原因在于当地种粮新型经营主体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较高,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企业+理事会+农户”等合作经营模式,创建了亚灿米、聚龙米等一批优质稻米品牌,形成了“种植主体-品质-品牌”的良性循环。稻米成为赚钱的产业,耕地租金自然水涨船高。

  如今,罗定以罗镜、太平、罗平等10个镇(街)为重点的优质稻基地达27万亩,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依靠种植大户的专业经营,企业与农户的默契合作,罗定稻米产业不断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效益化发展,小农户实现了增收。

    1600万元买来的“教训”——

  标准化生产 让产业链上下游都获益

  “优质大米首先要有合理的价格,种植大户才有动力去扩大种植规模,然后才能保证农地租金的价格。”罗定市稻香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香园公司”)董事长陈炳佳指出,只有让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都获益,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这也是罗定稻米产业近年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罗定位于广东最大的盆地,一年四季都没有灰霾天气,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洁净,拥有生产优质大米得天独厚的条件。2004年,长期在顺德发展的罗定人陈炳佳返乡成立稻香园公司,决定结合家乡优势和市场需求,种植生态稻米,专攻高端市场。

  “我本来以为这行很容易,不就是把稻谷收上来加工再卖出去吗?”陈炳佳很快就摔了大跟头,因为每家每户种的大米都不一样,用的肥料等投入品也不一样,所以产品的品质无法统一。消费者这次买的米跟上次买的米口感不一样,就会对大米的质量产生疑惑,时间一长,退货如大山一般压在仓库,也如大山一样压得陈炳佳喘不过气来——当年亏损了1600万元。

  1600万元买来的教训让陈炳佳认识到,农业与工业不一样,但农业可以借鉴工业的方法,通过“农业工业化”实现流水线式生产,细分每个生产环节,用“计件”的标准化去做农业。“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二年,陈炳佳开着摩托车走村串户,向村民推广优质稻米种子,可是,“一斤种子十几块钱,我免费送给农民试种,他们都不要”,“村民习惯了种自己认为产量高的水稻,跟你种高品质大米有什么好处?”陈炳佳非常理解村民的想法,遂把自家的大米送给村民免费品尝,并请来专家讲课,终于说服部分村民试种。

  统一品种且标准化种植的好处很快显现出来,第三年还没到春耕时节,稻香园公司的办公室便挤满了领种子的村民。陈炳佳也尝到了甜头,公司加工的大米品质有了保证,不仅销量猛增,米价也提高了。

  对于陈炳佳而言,公司生产发展所需要的田地在千家万户手上,唯有将土地集中起来,才能实现标准化种植。为了让土地流转顺畅进行,也方便管理,该公司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中加入了“理事会”的环节。以公司为主导,以乡贤理事会为纽带和桥梁,通过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公司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构筑了合作共赢的新型企农关系,推动现代农业的集聚发展、抱团发展。

    小农户升级 风险降低收益增加

  种粮有前景,农户乐意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与龙头企业合作,部分种植大户因此“升级”为企业主。

  据了解,目前,罗定市实行土地流转的农户有1.94万户,占家庭承包总户数的7.1%,流转面积4.54万亩,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13.9%。在罗定市罗镜镇,如今至少有七成面积的零散农地已经实现整合,仅镜东村,种植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就有好几户。在市场的主导与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小农户升级为大户,再发展成为新型经营主体,自然与现代农业接轨,融入大市场。

  “长期以来,农业都是一个周期长、风险高的行业。”在罗定市绿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陈业杰看来,与龙头企业合作,集中种植稻米,不仅降低了小农户面对市场的风险,也降低了职业农民的风险。他举了个例子,“即便遇到天灾,也有水稻险兜底,如果绝产,每亩地可以获赔400元,今年理赔标准还提高到800元了,而每亩地的保险费只需要几块钱。”陈业杰表示,由于每家每户的地块都很小,个体的农民不愿意为了一点损失就去申请手续繁琐的理赔,但种植大户种植面积大,理赔金额高,理赔员会更积极配合。

  七八年前,陈业杰的父亲从周边村民手中租来连片的土地,成为罗镜镇种植蔬菜的大户,后来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看中这片土地,与其合作种植有机水稻“亚灿米”。

  “亚灿米”主攻高端有机市场,先后获得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日本有机和自然食品协会JONA及JAS有机农产品认证,是华南地区唯一同时拥有这三个认证的有机米。

  有机米对标准化种植和产品质量要求非常高,与丰智昌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了一段时间的“亚灿米”后,陈业杰受益匪浅,随后成立了自己的稻米加工厂,并注册了绿稻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如今的陈业杰拥有多重身份,不仅与人合作承包了周边大片土地,成为合作社的牵头人,同时也是泷龙米业的直接负责人。

  “我们现在跟‘亚灿米’是错位竞争,他们做高端,我们做中低端。”陈业杰说,公司既能为企业提供统一品质的大米,也可以让农民得到更高的租金,又因为自己能控制产品质量,而在当地的稻米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对于泷龙米业的未来,刚过而立之年的陈业杰充满了期待。

    记者观察

  罗定稻米如何成为“好产业”

  在业内人士看来,稻米产业是稳定、有前景的农产业。首先,稻米是粮食,是消费必需品,这决定其必然占据稳定的市场份额。其次,粮食安全保障工作是关乎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重大战略问题,这决定稻米产业必然“稳”字当头,必要时享有兜底政策。再次,稻米生产适应机械化生产发展,这决定稻米产业必然走向现代化。广东省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有7个丝苗米产业园,证明稻米产业被各方看好,且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产业链被不断延长。

  由以上种种可见,稻米产业具备了成为“好产业”的潜质,但其能否真正成为“好产业”,还要看实效。

  相比江门、湛江等平原台地,罗定市在区域位置、耕种条件、人均耕地面积等方面均不占优势,人多地少,土地碎片化,但在这种情况下,在全省耕地等资源约束越来越紧的趋势下,罗定市近几年粮食面积稳中有增(2017年比2014年增长了2.56%),为稳定全省的粮食生产贡献了力量。罗定稻米产业在品牌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农民也实现增收,可以说,罗定稻米产业已然成为“好产业”。

  究其原因,罗定市本身形成的“种植主体-品质-品牌”的良性循环,是罗定稻米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石。农户种粮有利可图,愿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模化种植有利于标准生产、产品品质稳定,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粮源。有了稳定、优质的稻米,加上大型加工企业的推动,打造品牌、提高附加值就成为必然。而品牌化间接提高了谷价,让农户实现增收,从而稳定了种植面积。企业也愿意发展订单生产,保证销路,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

  在这个过程中,罗定大米的品质得以提升,区域品牌形成,企业利润提高,土地承包方、经营方同时获益,多赢局面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