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 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8-12-29浏览次数:229

 天上仙境有瑶台,禅宗福地金水台。

 走进水台镇布冷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房屋,一片片枝繁叶茂的菜园,一团团黑黝黝的树影子,老人小孩在树底下嬉戏打闹,宛如一幅画中美景,让人陶醉在其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全面吹响,水台镇举全镇之力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

  截至12月,水台镇共清理巷道及乱堆放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514处,约1229吨;清理房前屋后和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691处,约1229吨;清理沟渠池塘溪和淤泥、漂浮物及障碍物1229处,面积约299.3吨;拆除危、旧、弃房927间,面积约3万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45处,面积约735平方米;拆除非法违规商业广告、招牌62宗;完成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水体污染整治49宗。

  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彰显着其全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同时也意味着水台镇借助“三清三拆三整治”打响乡村振兴第一炮。

  党建引领

  打响乡村振兴第一炮

  “真的没想到村里竟然变化这么大,经过整治之后,村容村貌得到提升,住在这里也跟住在县城一样,甚至更加舒适。”提起现在的布冷村,村民难掩心中喜悦的心情,纷纷称赞如今的生活环境。

  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水台镇不少村庄都像布冷村一样,蝶变成美丽村庄,环境更优美,乡愁更浓郁,更加让人羡慕和留恋。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水台镇把“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摆在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做好该项工作。

  万事开头难,为了打响乡村振兴第一炮,水台镇镇委书记曹文认为,党建引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水台镇发动党员带头,在家班子率先站了出来,与驻村团队、村干部发动村党员入户走访,多次利用中午休息或者晚上村民在家的时间,逐家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并多次召集全镇党员大会推进工作。

  经过多次沟通动员,水台村预备党员梁金养自觉带头示范,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自行清拆旧草房1间18平方米。村民梁志雄、梁新明、梁少华、梁泽球,其房屋位于村道边,阻碍交通视线影响村容村貌,在开展三清三拆行动时,纷纷报名响应并自觉拆除房屋;水台村村民梁泽球更是安置好老母亲的住所后,主动让出家中老房子,响应此次“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

  不仅如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水台镇始终坚持采取“五个一”措施,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全力抓好“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推进全域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何为“五个一”?曹文告诉笔者,“‘五个一’指的是成立一个机构、做一系列宣传、建立一套台账、描绘一张蓝图、规范一套流程。”

  成立一个机构指的是,在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时,水台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并设立综合协调组、规划建设组、宣传组、督查考核组等四个工作组,统筹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做一系列宣传指的是,做好三清三拆工作,必须先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这一项的重要性,争取村民支持,水台镇多方面、多渠道、全覆盖加强宣传工作;建立一套台账指的是,镇驻村领导班子率驻村干部、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根据包干分工,以行政村为单元,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采取摸底排查工作,摸查登记计划拆除对象、身份证号、联系电话、房屋面积、土地证号、房屋现状等基本信息,细致做好记录台账;描绘一张蓝图指的是,为激发广大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水台镇充分发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理事会的主导协调作用,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制定初步的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三清三拆三整治”的内容和目标;规范一套流程指的是,水台镇按照“成熟一村、清拆一村”的工作思路,逐步推进三清三拆工作,并且针对“如何公平公正聘请清拆队伍”问题,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讨论,制定出相对完善的工作流程。

  同时,水台镇还设立乡村振兴办,成立工作小组,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明确职责分工,全面领导统筹布局乡村振兴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了使村庄更加宜居宜人,水台镇还对一些旧房子进行“加工”,给他们添上一件“新衣裳”。对一些老旧的房屋,在墙壁上画上彩绘的油画以及标语,在乡村巷道里种上绿化植物,更能提升乡村整体形象。

  产业兴旺

  村企共建 乡村旅游实现双赢

  乡村振兴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振兴,产业经济的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水台镇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大力推动温泉文化、新时代禅意文化、生态文化深度融合,促进旅游产业链不断完善,打造禅意生态旅游小镇。

  水台镇以第一、二、三产业发展较为均衡得名。拥有金水台温泉、福兴禅寺、悦天下生态旅游项目三大旅游支柱产业资源,由此,水台镇把生态旅游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旅游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据了解,该镇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温泉水等地热水资源,以及石英石、高岭土等矿物资源。基于此,该镇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景区配套设施。

  近年来,在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金水台温泉度假村,紧贴旅游主流发展脉搏,从单一的温泉旅游模式,到培植发展水上乐园、房车基地和中医药文化养生等旅游项目,呈现旅游产品多元化,旅游方式灵活化,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金水台旅游度假区共接待游客约2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4000万元。

  悦天下生态养生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占地约9000亩,环境清幽,天然负离子含量丰富,规划以生态观光、温泉度假为主要载体,将打造生态观光度假区、企业科教文化区、温泉旅游度假区、特色房地产区等板块。目前一期别墅区和商业风情广场的建设已经完成,并于8月5日开盘。据了解,开盘当天一期项目共33栋别墅(62套)内部认购启动,销售较火爆,成功交易约八成多,主要投资客户来自珠三角地区,有力拉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计划投资1.5亿建一期B区,共33栋,131套以及两个电房,建成后预计满荷日流量1500人。

  为弘扬六祖文化,水台镇积极打造禅文化旅游名片,大力支持和引导福兴禅寺规划建设,该寺于今年4月15日举行主体建筑奠基仪式,项目总投资2.5亿元,第一期计划投资逾7000万元。目前,入寺道路路基铺设和大雄宝殿的主体架构已基本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建设整体启动。

  此外,该镇还以“旺旺农庄”为试点,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拓展绿色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文化传承功能,把体验互动元素融入绿色产业开发建设中,促进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曹文表示,下阶段,水台镇将紧抓三大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推动全域旅游小镇建设,着力推动金水台温泉开发康体养生、健身休闲等个性化旅游产品;力促福兴禅寺主体大殿及配套、道路、绿化等建成完善,形成礼佛、观光新的禅文化旅游景点;加快“悦天下生态养生旅游项目”在建升级,完善300亩四季花海景区、湖滨郊野公园等生态旅游景观项目建设。

  为了更好更高效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水台镇还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长期保障和长效机制来抓,健全完善外出乡贤、机关干部返乡帮扶机制,充分激发各方面力量深度参与,形成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强大合力,把共同缔造贯穿于乡村振兴建设。

  因此,水台镇六乡社区与本地企业金水台温泉签订了村企结对共建协议,通过一系列双赢的建设规划,发挥企业的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金水台温泉进驻六乡社区后,村民抓住商机,发展周边的特产特色街、各类农庄应运而生,有效地增加村民的收入。

  “我以前都是自己散卖番石榴跟柑桔的,自从跟金水台温泉签订合作协议后,我可以在景区内售卖,现在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足足比之前的收入翻了3倍。”六乡居民梁勤旺说。

  无独有偶,90后的冯涛也看准了商机,果断抓住机遇,回到老家做起了家中的水果生意,他创新交易方式和销售渠道,利用微信交易、快递邮寄等方式招揽许多外地游客购买自家果园晒制的陈皮和其他特色水果。这样既方便了游客,又让自家的钱包鼓了起来。

  不仅如此,水台镇的山头低矮、坡度平缓,土质疏松,十分有利于水果生长,传统种植有西瓜、香蕉、柑桔橙等。近年来,镇政府引进资金,连片开发,现已种植荔枝、龙眼等品种110万株。新春,花香满镇;初夏,西瓜遍地;盛夏,红荔如火;初秋,龙眼满枝;十月,柑桔橙满园金光灿烂。同时,温氏集团祖代原种猪场投产、珠三角花卉培育种植后方生产基地建成,使水台镇形成集科研、生产、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成为广东省著名的三高农业示范镇。

  生态宜居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民生环境

  改善民生,是推动水台镇共建共享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乡村振兴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装了路灯,沿路灯火通明,把回家的路都照亮了。”家住水台镇布茅村的陈先生说。自公路建成以来,村民们普遍反映道路缺乏照明灯,群众夜间出行极为不便。

  为解决群众夜间出行安全问题,水台镇今年初启动了双和公路改造和水南线公路亮化工程。据悉,双和公路此次改造全程11公里,总投资7973万元,其中路灯亮化工程投入资金约380万元,安装9米双臂100W路灯231套,全长10公里;水南线公路(圩镇至布冷村段)全长9.7公里,在公路单线共安装30W太阳能路灯277盏,投入资金105万元,并清理影响路人、车辆视线的障碍物20余处,有效提高了广大群众夜间出行的安全系数。同时该镇还完成了六乡、彭山、布茅、布冷、石龙岗等村共计3.5公里农村水泥路面建设,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30多处,确保广大群众日常出行安全。

  不仅如此,水台镇还投入资金57.3万元用于校园修缮及完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投入约8万元,对水台圩镇卫生公厕、下水道进行了升级改造;投入45万元建设敬老院康乐公园,真正使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水台镇还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长效机制,保持村庄卫生整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县清运、镇收集、村保洁”的运行模式,实行圩镇保洁及村级收集点生活垃圾收集到镇转运站进行压缩处理。同时落实人员实行分片管理垃圾处理设施,确保设施完整无损、运作正常,并引导村民实施垃圾初步分类,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行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督促村民自觉保持门前屋后、村道等环境整洁。

  在持续不断的探索中,水台镇始终坚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内容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拓展,载体不断创新,在加强中改进,在改进中提高,取得了很大成绩。

  截至目前,累计投入600多万元,已建成11个项目,生态文明示范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良田村委岗尾村、谷村已相继建成篮球场、自来水及水泥路工程、文化楼、路灯等项目,目前正在修建休闲小公园等基础配套设施,累计投入资金共160万元;布冷村委白田村正在修建文体广场、篮球场以及绿化带、公厕等配套设施,累计投入资金共75万元。通过推进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水台镇多条村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人畜分离、雨污分流,整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