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巷道采取海绵体改造并用透水砖铺设,百年老树被保护起来,手绘文化墙装扮了村巷两侧的房屋……位于茂名高州市西南部的石鼓镇深埇村,从落后闭塞的小村摇身一变成为旅游景点。借鉴“村社合一”模式,推动“三变”改革,深埇村整合村民土地1000多亩,发展深埇文化生态园等农旅项目,12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10月,深埇村入选广东省最美田园票选前三名。
短短一年多时间,深埇村旧貌换新颜,这仅是高州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缩影。高州市委书记黄晨光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州正在把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其他社会力量统筹调动起来;把山水田园、土地、历史建筑、民俗文化、涉农资金等资源要素统筹利用起来;把推动乡村振兴与中小河流治理、发展现代农业、河长制、精准扶贫等工作统筹结合起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调动力量▶▷出新招激发内生动力
云潭镇读岗村在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过程中,把能保留的老旧建筑尽量保留,加以修葺、加固、完善,在旧墙体进行彩绘。这种节约实用的改造方式,源于对浙江经验的借鉴。
今年,高州轮番把镇街党委书记和省定贫困村的支部书记送到浙江参加培训班,住在村里学习经验,还邀请浙江大学教授前来授课指导。
“本着‘节约、务实、管用、抓住主要问题’的原则推进,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黄晨光认为,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依托现有山水脉络,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各级村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发挥“主心骨”和“领路人”作用至关重要。在高州,县考核镇街、镇街考核村社区,重点就在考核乡村振兴工作。除了每年安排经费对镇级和村级党建工作进行综合考核,按工作成效分级奖励之外,每年6月还开展村级党组织书记“述评比学”活动,对考核不合格的撤换调整。
黄晨光介绍,高州在创新流动党员管理上出新招,全覆盖建立驻外党支部,并与28个村党支部开展为期三年的“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驻外党支部已筹集资金334.73万元,启动项目63个。同时,引导流动党员返乡投身家乡建设,2017年村级换届,有25名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回乡当选村社区“两委”干部。
高州还在农村基层党建上创新探索“联村党建”。目前已在镇江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的5条村、根子镇大唐荔乡核心区项目群的3条村,分别成立项目临时党总支,推动项目联建、区域联治。
高州20户以上自然村有5312条,目前全部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成员除了村干部、党员以外,还有村中有威信、为人公道、作风正派的乡贤和村民代表。村中具体事务,均通过村民理事会讨论决定,还建立起新村规民约。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提升,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目前,乡贤累计捐资7000多万元,群众集资1.96亿元,党员干部、农民群众和其他社会力量得到充分调动。
产业融合▶▷推进农村“三变”改革“造血”脱贫
黄晨光表示,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而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在产业扶贫。
借鉴贵州的经验,聚焦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是高州一大举措。今年上半年,高州选择了3个省定贫困村和其他4个扶贫任务较重的村进行试点。
试点的7条村,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变成了股东,并实现了可以在家门口就业,形成了“租金+工资+分红”的新型收入结构。黄晨光介绍,通过大半年的试点,成效显著,试点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都融入产业项目或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实现了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目标。
在镇江镇,建档立卡贫困户709户1659名贫困群众全部融入基地、企业发展,该镇3条省定贫困村219户贫困户,有186户参与分红,户年均增收3000元;有30户出租土地47亩,户年均收益1500元;有50多名贫困人员在基地务工,户年均增收2.4万元。
“接下来我们将大力推广,建立起长效机制,通过‘三变’改革来增强扶贫的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黄晨光表示。
高州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县”,在荔枝主产区根子、分界两镇,包括大唐荔乡田园综合体等6个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项目启动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高州60家农业龙头企业、11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13.7万户农户增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落实到了产业项目就业,数万名农民实现在家门口上班。
高州把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已建成特色产业扶贫基地257个,辐射带动农户23889户94628人增收。
今年3月,高州被确定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催生了大批“农二代”电商。
绿水青山▶▷改善人居环境呵护乡村各美其美
南塘河治理工程,主要与柳村乡村旅游项目结合,在河道两旁,建设沙洲休闲地、亲水栈道,形成了长约6公里的生态滨水碧道;凌江河治理工程,在完成岸坡整治的基础上,在荷花圩镇河段两岸各建宽3米、长2公里的亲水栈道……
在高州推进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越来越多在布局、设计上考虑到治理河流需要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推动乡村振兴的需要。
黄晨光介绍,在河长制工作中,高州将巡河护河、污水治理,与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三清三拆三整治”一并进行、同步开展。883名三级河长、488支1.2万人村级护水治水大军的工作范围,从河道、河岸扩展到村庄源头,从河道“两清”扩展到村庄“三清”,全域护卫绿水青山。
如今,村庄的脏乱差问题得到了初步治理,涌现了一批各美其美的乡村。大坡、古丁、深镇3个镇获评省生态镇,根子镇获评为省森林小镇。
高州还注重以乡风文明之“淳”滋养乡村振兴之路。黄晨光介绍,高州有488个行政村,目前都已经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各党支部建立微信群,配备微宣讲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83处,善行义举榜96处。
美丽乡村建设也带活了“美丽经济”。今年前三季度,高州接待游客2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1%和9%。根子荔枝主题公园今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带动过万户农户平均增收5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