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优先发展要把握好哪些关键原则?——七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9-01-14浏览次数:157

    如同大海行船、高峰勇攀,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道路上,也会遭遇不少易被忽视的“暗礁”和“峭壁”。如何把优先发展的好事办好,大事办实?确保优先发展少走弯路,平稳落地。一些根本性的底线和方向性的原则,需要我们时刻注意、全力践行。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如果粮食安全出了问题,就如同被人卡了脖子,全身都不能动弹,其他一切发展就失去了根基,任何“优先”都无从谈起。我们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生产结构,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这是谋划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支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把农民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优先发展是政府的一种战略和政策导向,强调的是政府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公共财政投入和公共服务上,要对农业农村优先考虑、优先满足、优先安排、优先保障,但优先发展的各种举措能否顺利落地,离不开农民的努力实践。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加大政策倾斜和政府扶持同时,必须切实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方面,政府要切实办好农民自己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履行投入主体责任,加快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办好自己的事,逐步培养农民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能力,避免出现“干部干、群众看”“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与此同时,要发挥好公共投入的撬动效应、溢出作用、“药引”效果,健全农民和全社会多元参与的协同机制,让更多市场主体投身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之中。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坚持“优”字当先、质量第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既要争“先”,更要求“优”。“优”是“先”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立足“优”,只贪图“先”,不注重质量,只追求速度,优先发展的根基必然不会牢靠,还将埋下更多隐患。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能单纯追求速度、数量和规模扩张,而应该在新发展理念下寻求一种可持续、高效率、更健康的高质量发展。要注重统一规划、科学设计,避免一哄而上,谨防烂尾工程;要结合农村实际,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而忽视农业农村发展客观规律和现实需要;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农业农村很多工程往往具有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不能因为一时见不到成效,就动摇了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信心;要把目光放长远,坚持质量与进度相协调、当前与长远相结合,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注意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我国乡村数量众多,地域广博,不同地区样貌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加之农业农村工作领域广、任务重,各项事务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哪些项目是重点,哪些地区要加力,哪些行业要攻坚,各级部门在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数。必须要把群众反映最强烈、需求最迫切的问题着重抓好抓实;要对那些发展基础薄弱、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重点支持。要充分尊重农业农村发展的多样性、区域性和差异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避免千村一面“一刀切”,同时也要抓好一些普惠性的工程,努力使更多地区、更大范围的群众都能切实感受到优先发展带来的实际效应。
  优先发展是一道现实考题,光有激情还不够,更要有冷静的头脑、长远的目光、科学的态度。只有立足实际,笃信力行,认真谋划一条指向清晰、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优先发展之路,才能有效规避前进路上的风浪和礁石,不断推动优先发展落实落细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