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广东乡村振兴添新动能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9-04-18浏览次数:123

高位推动,真抓实干,合力绘制“百园强县,千亿兴农”蓝图

  “百园强县、千亿兴农”,这是一张广东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美好蓝图,绘制这张蓝图的正是来自全省的强大合力:各级政府、金融机构、涉农企业、农户等齐齐参与。

  2017年10月18日,我国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广东省把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规划2018—2020年,省财政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1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财政对每个产业园建设补助资金5000万元,并要求珠三角地区各市自筹资金自行建设产业园,引领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加速提质增效,打造若干千亿产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一年多以来,各地围绕“主导产业突出、现代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要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在产业融合、技术集成、绿色发展、提质增效、联农带农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广东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目前,全省2018年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建设规划、实施主体、技术团队、补助资金、项目开工“五个100%到位”,开工项目883个,投入资金29.17亿元,省财政资金撬动比例达到1:5.36;辐射带动123万农户增收致富,50个园内的农民收入水平高出当地全县平均水平的24.6%;今年2月,公布了2019年第一批25个产业园名单并启动建设,第二批25个产业园正在组织申报遴选……


1.jpg

    

    合力“共舞” 铸“大工程”

  “现代农业产业园投入之大,重视程度之高在广东的农业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是多名农业农村系统基层干部共同的感受。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全省上下、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园长”“专班”“下放权限”“清单管理”“三个主体”……这些词都是我省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的创新举措,这体现了政府的重视:省委、省政府多次在全省会议上部署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各级领导调研乡村振兴都离不开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各市县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工作方案,总体形成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可以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由过去的主管部门推动,转变为现在的全省性、全局性、战略性工作来推动。

  除了政府的推动,科技的支撑对现代农业产业园也很重要。

  水稻专家团队驻点丝苗米产业园,全产业链服务产业园丝苗米产业的发展;兰花研究团队驻点兰花产业园专家工作站,面向生产开展科研攻关、品种引进,集成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科技培训等工作……在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科技要素成为园区发展生生不息的内核动力。

  为此,我省实施科技对接,开展团队服务,为产业园建设插上科技的“翅膀”,实行一个产业园和一个以上科技团队对接,每个园区平均有4个科技团队对接。如华南农业大学统筹整合全校资源,组建丝苗米、热带水果、畜禽、油茶、茶叶、南药、水产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40个;省农科院与地方签订产业园合作协议80份,承担产业园规划48项,与44个省级产业园建立合作关系,开展科研攻关22项,品种引进30个,集成技术推广79项,科技成果转化4项,人才科技培训826人次,有力支撑产业园建设。

  金融支撑同样为产业园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农业信贷担保资金优先支持产业园建设,全省鼓励工商资本投资产业园建设,鼓励商业银行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增信。省农担公司已与6个省级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37个省级产业园的企业、农户提供担保项目235个,担保金额达2.1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农行广东省分行通过深入摸清全省农业产业园发展状况、园区内各类主体经营情况及融资需求,按照“一县一产业园一服务方案”的思路,为每个省级产业园“量身定制”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组建营销团队,列出责任清单,实行“一园一团队”对接。

  该行还与省农业农村厅签定支持产业园建设合作协议,安排信贷资金500亿元。截至2018年末,在全省首批50个园区中,广东农行已为31个园区制定了金融服务方案,园区内各类经营主体存款余额10.1亿元、贷款余额12.9亿元。

  正因如此,省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称为广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大手笔、大工程,是真金白银、真刀真枪、真抓实干,在全国具有示范意义。


3.jpg


    联农带农 共享共赢

  涉农企业是现代农业产业元素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在我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无论是牵头企业还是参与企业,都与现代农业产业园一道,在园区的建设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梅州市梅县区金柚产业园项目下达后,牵头企业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积极组织各实施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新局面。通过农资服务体系、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初深加工服务体系,物流配送服务体系、金柚溯源体系、金柚金融服务体系等,实现全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新局面。

  广东江门新会陈皮产业园创新孵化平台,利用丽宫研发加工园、七堡健康食品研发加工集聚园等,吸引外来投资者及园外企业入园,强化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大加工发展合力,产业园内加工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50家上升至2018年的150多家……

  “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这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所不愿意见到的,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各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富民兴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与农户实现共赢。

  江门新会陈皮产业园坚持“生产+加工+科技+品牌+服务”五位一体,积极促进陈皮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动集绿色种植、精深加工、科研创新、金融投资、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旅游、艺术博览等于一体的陈皮全产业链做大做强。

  2018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价值超过66亿元,园内龙头企业12家,经营主体超1000家,辐射带动新会区5万人参与一二三产业,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88万元。

  云浮罗定市肉桂产业园初步建立了“公司+产业联盟+合作(联)社+农户”方式,全市组建了以罗定市中树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引领的罗定肉桂产业联盟,并在榃滨、附城、泗纶、黎少、连州、加益、龙湾七大肉桂主产区组建了7个镇级农业专业合作联社,在有5户以上种植肉桂的村(居)委组建了110多个村级专业合作社;整个机制以合作联社和合作社为纽带,联结企业和农户两头,即以园区为“土壤”,以公司和产业联盟为“树干”,以21个镇级合作联社为“一级分支”,以110多个村级合作社为“二级分支”,以千家万户桂农为“绿叶”,形成“树状”的“大企业牵手小农户”格局,带动10万多户桂农参与产业发展,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

  湛江遂溪火龙果产业园所在地建新镇那仙村是省定贫困村,该村将1500亩村集体土地流转给广东美辰生物有限公司,村集体年增收120万元。并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保底+分红”方式,103户贫困户442人成立火龙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470万元入股公司,公司按8.5%投入比每年为贫困户每人分红900元。另外,贫困户23人到产业园务工,每人月工资2500元,年收入约3万元……

  据省农业农村厅初步统计,全省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手段和途径,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收,75个省级产业园分布在313个乡镇,参与实施主体738个,联结带动农户189多万人。


2.jpg


    激活市场 产业兴旺

  按照规划,3年共建15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财政对每个产业园建设补助资金5000万元,投入75亿元,这可谓我省乡村振兴的“大手笔”。

  然而,这5000万元仅仅是“药引子”,其目的是为了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注入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大局中,以此激活市场活力。

  如今,“药引子”正在发挥着功效:韶关翁源县积极整合各项资金,向兰花产业园倾斜投入,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目前,翁源县财政配套在产业园建设资金已达5000万元;所有建设项目的资金投入设置均按照1∶3的省级财政资金与企业自筹资金比例确定,充分发挥省级财政资金在项目建设中的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达9466万元,撬动比为1∶6,兰花产业园项目全部动工建设。

  梅州市把建设产业园作为政策助农的重要纽带,积极整合农业、交通、水利、供销、商务等资源,叠加项目资金、配套资金以及融资资金三类资金资源。对接落实广东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充分发挥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和梅州市农林业新型经营主体信贷风险补偿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积极探索农业融资新渠道。同时,加强与省农担公司合作,解决农业融资担保难题。全市5个产业园累计撬动各类资金6.8亿元,其中融资资金达1.7亿元……

  社会资本被撬动起来,市场得到了有效激活,富民兴村产业格局渐渐形成。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全省已公布的75个产业园实现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为主导产业的全覆盖,包括具有广东特色的丝苗米、优质蔬菜、热带水果、花卉、南药、高山茶叶、生猪、家禽、肉牛、水产、油茶、食用菌和剑麻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