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年产值可以达到120万元!”每有团体来参观,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康喜莱蔬菜专业合作社(下称“康喜莱”)党支部书记李广彬,都自豪地介绍他新引进并成功推广种植的药用蔬菜金线莲。康喜莱的落户为沙围村带来勃勃新机——传统农户加入合作社谋求转型、农村土地租金水涨船高、村民年终分红增长3.6倍。
上世纪70年代,在“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支援农业”号召下,三水哺育出最初的工业基础。往后40多年里,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县中心城区北移、以工哺农阶段开启、三水新城建设等标志性节点,见证了三水的工业化、城市化一路高歌猛进。但同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逐渐成为制约三水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2018年以来,三水以推进广东省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以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相继出台《三水区委关于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三水区委关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通过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强化党建引领,通过“规划同一、发展同步、管理同化、服务同质、治理同效、政社同向”“六个协同”,突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龙头企业进村来
传统农民忙转型
过去,沙围村村民小组长李棠光和其他普通农民一样,坚持自己耕种田地。“散户看天吃饭,收入受天气、市场供给影响很大。”李棠光说。自产自销黑皮冬瓜、包菜、豆角,能保障他一年拥有相对丰厚的收入,但同时也伴随较大风险。
2018年,沙围村的传统农户迎来了转型机遇。康喜莱因发展需要落户西江农业园,种植高值的水培蔬菜、无花果和金线莲,需要一批有经验、有技术的农户管理大棚。
当时,康喜莱相中了沙围村种植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李棠光,邀请他以技术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社,负责大棚管理工作。与李棠光一起加入合作社的,还有近10名经验丰富的农户。他们正从传统农民向农业技术管理转型。
在沙围村的农户眼中,合作社有实力投资大棚,有供销海内外的流通网络,还和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有技术、人才合作,合作社发展好,就能带动农户增加收入。
康喜莱合作社早在过去几年间,以“合作社+公司+农户”模式,带领3000多农户闯出致富新路。康喜莱注重科技兴农,通过种植自动化、技术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种植高附加值农产品,让农民告别“出门一脚泥,进屋一地泥”的时代。
地租五年涨四倍
鼓了村民钱袋子
康喜莱到西江农业园投资项目,并不是偶然。
沙围村不仅位于白坭镇中心与乡村交界处,拥有连片农业用地,还倚偎着西江,坐拥一河两岸美景,形成特色西江美食一条街。
三水区白坭镇政府看中沙围村的天然条件和特色,在此选址建设西江农业园,打造西江疍家非遗美食一条街,建造村史馆、文化景观、花海景观,百年古村得以焕发新机,农业、文化、旅游业态得到有机融合。
曾经寂寂无闻的江边小村庄,如今成了人气畅旺的旅游“网红地”。“闲日有上百人来游玩,假期可以有上千人次。”对于沙围村的变化,李棠光已经从不适应变成习惯。
看到村容村貌大提升,村里人气畅旺、产业发展,村民倍感开心。然而,让村民更开心的是,他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2017年度村集体经济分红,每个股民只分了2500元,2018年度每个股民分了11500元,足足增长3.6倍。
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长,得益于政府强化统筹规划、社会资金进入、村民主动支持。西江现代农业园、非遗美食一条街吸引了社会资本竞相进入,沙围村地价水涨船高。农业用地租金从五年前的1000元左右/亩/年,增长到如今超4000元/亩/年。
现在,还有村民准备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发展土特产商店、民宿客栈等业态,拓宽致富道路。
党建引领城乡融合
让“沙围”成功“突围”
沙围村的成功突围,实质是三水乡村振兴综合改革的成果剪影。
2018年,经历系列区情、农情调研后,三水确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思路,相继出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三水区实施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
三水突出以党的建设为关键路径,发挥党组织推动乡村振兴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三水方案”。
同时突出以城乡融合为关键抓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通过推动规划同一、发展同步、管理同标、服务同质、治理同效、政社同向,积极为全省乡村振兴探索新路。
“五大路径”“六个协同”在沙围村得到有效实践。沙围村已经形成了“党建引领,三治结合(自治、法治、德治),四会联动(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家乡建设委员会、乡贤慈善会)”的基层治理体系,项目发包、资金使用等重要事权均由村组党支部先把关审议,有效推动西江农业园、村史馆等多个项目建设,大大提高集体资源利用效率。
纵深
“五大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推动力
三水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农村党组织工作能力的“试金石”和“磨刀石”,通过制度、人才、组织、惠民、善治“五大路径”,发挥党组织在推动乡村“五大振兴”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三水方案”,为全省乡村振兴贡献三水力量。
探索党领导农村一切工作的制度路径
过去,三水区云东海街道高丰村向南村民小组分红前没有党支部讨论的环节,现在村集体收入的分红方案征求党员意见后,还要经过村组两级党组织会议审议、公示等流程,突出党组织在关键环节的“把关人”角色。
向南村民小组的探索,是三水全面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的缩影。
三水区还在全市率先探索实施党组织及党员重要精神先知、重要事项先议、实事好事先做的“三先”机制,发挥党组织在重要事权关键环节的审核把关作用。据统计,实施以来,三水农村党组织审议把关重大项目724项,落实征地款、股份分红814次,分配资金16.9亿元,有力推动农村党组织对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基层组织的全面领导。
“三水基层党建的重点在村组,关键是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村组。”三水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三水以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为抓手,全面深化“三先”机制,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党领导农村一切工作的制度路径。
探索强村兴村的人才路径
去年9月,乐平镇乐平村汉塘村民小组通过“腾笼换鸟”,使15亩地块租金从每年1.5万元提升至60多万元。汉塘村民小组长刘启新借此在村民中树立起威信。去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刘启新在三水并非个案。三水通过全面实施“头雁”工程,开展“万名农村党员大培训”、帮带培养、压岗锻炼等,促成党员村民小组长占比达41%。
在村(社区)一级,“头雁”工程的成效同样显著,三水在村(社区)书记主任100%“一肩挑”基础上,按照不少于1:2的比例,储备党组织书记人选142名。提前为2021年村级换届打下基础。
“头雁”人才又将如何发掘?三水探索实施扩面提质、能力提升、评星定级、分级保障“四大工程”,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据统计,目前三水领岗党员1638名,占三水农村无职党员总数的18%;369名领岗党员列入村(社区)储备人才库,105名领岗党员当选党支部书记或村民小组长。
探索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组织路径
今年3月2日,大塘镇党委联合大塘镇总工会,举行“党群先锋,聚爱大塘”之“小燕乐园——大塘周六课堂”,依托大塘镇委党校的硬件设施,党员志愿者为辖区35家企业的106名职工子女开展各类免费兴趣班课程。
目前,三水7个镇街已经全面建成镇街党校和镇街、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67%的村民小组建成党群服务站,在佛山全市率先建成覆盖镇村组的“三级阵地”,打造集政务办公、教育培训、服务群众于一体的阵地,党组织和党员的号召力、凝聚力明显加强。
此外,三水还将按片区规划,在南部片区高标准打造1.6万平方米的北江新区党群服务中心,在北部片区建设3.6万平方米的“聚梦家园”党群服务中心,由党群服务中心统筹各类组织的行政服务资源,统一面向党员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和组织各类活动,继续推动党组织达标创优。
探索共享发展成果的惠民路径
在芦苞镇四合村党群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设施齐全。去年,通过四合村党委申报,该中心改造建设工程入选2018年第一期区级民生微实事项目。项目竣工后,该服务中心举办了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娱生活。
据统计,截至目前,三水已累计投入“民生微实事”专项资金2亿多元,实施项目1212个,覆盖全部村居和大部分村民小组。以“民生微实事”立办制为载体,三水建立惠从党来工作机制,探索共享发展成果的惠民路径。
“在‘民生微实事’项目过审后,上级的大额资金会交给基层党组织落实。”三水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此举不仅有利于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也让村民群众从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实中,切身体会到“惠从党来”。
接下来,三水将继续深化“民生微实事”立办制改革,将项目评审向乡村振兴中心任务和村民小组一级倾斜。同时在镇(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按照“重大项目实施”的重要事权流程要求,让农村党组织负责“民生微实事”项目的征集、拟定、申报、跟进等工作。
此外,三水还将通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实施党员带富、落实村企共建,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惠从党来”的获得感。
探索多元共治的善治路径
乐平镇新旗村,近年在强化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民小组会议授权、村民小组议事会议事决策、村民小组执行、组务监督小组监督的自治运作机制,修订村规民约,强化法治保障,成立乡贤慈善会,激发村中贤能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
目前,三水已经成立覆盖所有71个村(居)的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以及134个家乡建设委员会和133个乡贤慈善会,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发挥各自职能,逐步形成“党建引领,三治结合,四会联动”的工作格局。
接下来,三水将制定“四会”联动的工作规范,不断优化在党组织领导下,各类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的基层治理格局。
“六个协同”:城乡融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三水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2018年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34位、全国工业百强区15位,强劲的综合实力、夯实的经济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是三水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破题之道。三水坚持城乡融合,以“规划同一、发展同步、管理同化、服务同质、治理同效、政社同向”“六个协同”推动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促进乡村振兴。
“规划同一”统筹乡村因地制宜发展
从云东海向三水南部出发,发展日新月异的三水新城、城市功能完善的西南中心城区、品牌产业构筑起的水都小镇串珠成链,木棉村、江根村、五顶岗村等美丽文明村点缀其间。
三水坚持“规划同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村镇现代化建设,形成“新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城乡融合格局。三水不仅启动县域乡村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还建立具有三水特色的“行政村规划—自然村建设规划—农宅设计”乡村规划体系,为乡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过程中,三水出台乡村设计师制度,建成农村住宅设计图库,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全面引导美丽乡村建设;顺应村庄演变和发展趋势,明确村庄定位,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分类推进村庄发展。
“发展同步”促进以工补农融合发展
5月7日,位于西南街道的三水区渔业产业园被列入广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塘现代农业园成功培育三水区舜丰职业培训学校成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高端现代产业载体发展“含金量”持续提高。
高端现代产业载体是三水实现“发展同步”,形成以工补农融合发展新局面的主要阵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以工业化、城市化的理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描述的正是三水产业振兴的理想图景。
三水逐步走出一条以高端产业载体为支撑,以科技、人才为驱动,以品牌化为路径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子。中山大学水生动物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珠江水产研究所、华农大特色产业学院、省农科院博士工作站等相继落户,为科技兴农提供充分人才、技术支持。
“龙头企业+商标品牌(地理标志)+农户”产业化经营方式,带动大批农民致富。目前,三水农业龙头企业59家,数量居全市之首;农民专业合作社126家,占全市一半,带动农户4.7万户。其中,三水芦江水产专业合作社成为佛山唯一的国家级合作社。
“管理同标”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
“路又宽又平整,我们出入方便多了。”芦苞镇四洲村村民曾叔说。四洲村住着1000多名居民,过去没有通水泥路,只能靠渡船进出,随着三水全面建设“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平整的水泥路修到了村里。2018年,三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三水坚持“管理同标”,以城带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布局,推动城市管理标准下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推进城乡生态连片发展。
三水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厕所革命”专项整治。
三水已经印发《三水区2019年农村公厕提升改造工作方案》,2019年全区对60%的农村公厕进行提升改造,共计532间公厕。三水目标到2020年,全面完成886个农村厕所和1193个农村垃圾收集点改造提升,干净整洁村达标率100%。
“服务同质”推动城乡服务无差异化
南岸村村民邓伯近日走路到离家仅1公里的西南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南岸分中心,办理社保业务。“以前办业务,要坐30多分钟公交车到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呢!”邓伯说。2018年,三水构建区镇村“1+7+N”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一镇多中心”,构建起“五公里政务服务圈”。
这是三水坚持“服务同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体现。三水大力推动公共服务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
在教育领域,大力实施城乡教育融合提升行动计划,倾斜配置农村教育资源,三水区第三中学、云东海学校相继落成投用,白坭镇中心小学扩建提质,金本中学扩建、河口中学改建、西江小学新建等项目有序推进。
在医疗领域,实施城乡医疗卫生融合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全民健康管理,白坭镇人民医院投入使用,三水新城医院、北部医疗中心医院、乐平镇医院、白坭镇医院4家公立医院及2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逐步推进。
在文化领域,实施城乡文化融合提升行动计划,白坭镇“智能文化家”成为全市中心城区以外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智能文化家”,“祠堂+文化”形式把优质公共文化服务送到村民家门口。
在行政服务领域,大力实施城乡政务服务融合提升行动计划,在村居一级建设行政服务分中心,构建区镇村“1+7+N”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村民足不出村即可办理超300项行政审批业务。
“治理同效”激发基层内生动力
在乐平镇大旗头古村寿字广场,有一块“乡贤石”,石头上刻着名字的乡贤和爱心企业,均为村建设贡献了力量。2018年,三水还举办了首届乡贤文化节,在乡村激活一池春水。
在基层治理中,三水发挥三级党建阵地作用,以实施村组两级重要事权清单管理为抓手,全面深化“三先”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对村组一切工作的核心领导作用。
三水通过基层党校建设,提高基层干部队伍、党员的干事能力及凝聚力。三水把“全国改革先锋”胡小燕、“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陈绍初、“大国工匠”李白千、“全国劳动模范”李广彬,全国人大代表、大岗村党委书记梁德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孙建国,“中国好人”莫才好等一批“国字号”带头人,纳入基层党校师资库,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政社同向”撬动社会资源反哺乡村
“政银保”作为全国首创的免抵押农业贷款模式,启动以来累计让5000多农户受益,帮助农户、合作社解决了农业融资难问题。
三水坚持“政社同向”,撬动社会资源进入“三农”领域,与政府、村居、农民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2018年,本地企业凤铝铝业投资数十万元用于西南街道大望岗村后山公园旁铝质仿古凉亭的打造。还有南山镇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在南丹山开发星空露营等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吸引了众多周边市民前来旅游。
为了激发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三水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帮助企业在本地更好地发展,让企业发展成果反哺周边乡村。例如,鼓励和支持企业投资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组织动员企业开展自愿结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