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比城美!广东近九成自然村启动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旧貌换新颜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19-08-15浏览次数:153

   走进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汤南镇新楼村,一幅岭南美丽乡村的画卷徐徐展开:新建造的景观池、绿化带、小公园,与村里沉淀了数百年的古榕、青石小巷、“种玊上围”古寨相映成趣,现代气息与古朴风格交错有致,形成“新楼”特色。

  “这里曾经是村里最脏乱差的地方,不仅有多处旧粪坑,池塘里也布满垃圾和污水。”新楼村党支部书记罗树虎指着小公园和景观池一带介绍说。借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一契机,新楼村拆掉了村口百余间简易茅厕、猪牛栏等,并在原址建起了小公园,大大提升了村庄形象。如今,池塘旁竖起的一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展影板,记录着该村的变迁。

1.jpg

梅州市丰顺县新楼村建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吸引大批自驾游客前往游览。

2.jpg

梅州市丰顺县新楼村建成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吸引大批自驾游客前往游览。


  2018年5月,广东启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工作,正式拉开了乡村振兴第一仗的序幕。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89.6%的自然村启动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87.46%的自然村建立了垃圾收运体系;27.13%的自然村建有污水处理设施……

  一连串的数据背后,是成千上万个村庄如新楼村一样迎来蜕变,是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

    路径一:贫困村打造示范村,推动“后队”变“前队”

  平整干净的道路、花木葱茏的公园、清澈碧绿的池塘、宽阔的塑胶篮球场、崭新的祠堂……“整个乌迳镇,就数我们村环境最好。”说话间,韶关南雄市乌迳镇田心村村民李满古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

  作为乌迳镇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田心村因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7年8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省级财政新增313亿元资金,部署以省定贫困村为突破口,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后队”变“前队”。

  田心村因此开启了蜕变之旅。两年多来,田心村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等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时常有人过来参观、对标学习。

3.jpg

韶关南雄市田心村松木塘自然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保护古树,突出本土特色。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横山镇大良村是该镇唯一的省定贫困村。这两年来,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实现了村道、巷道硬底化,生活垃圾和污水均得到了有效处理,还建成了文体广场、公共绿地、休闲步道等提升工程,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示范村。

  “示范村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样板’,全镇铺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因此顺利了许多。”广宁县副县长、横山镇前镇委书记曾小红感叹。

  肇庆市怀集县一位镇委书记也表示,如今推进全镇10多个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没有此前一两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压力大,原因就是刚开始没有样板可学,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现在贫困村创建有了成效,“有点可看、有样可学,群众的积极性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田心村和大良村是广东2277个省定贫困村蜕变的缩影。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2277个贫困村、18998个自然村中,99.77%已完成编制规划,99.97%已完成人居环境整治,78.03%已完成村内道路硬化,88.28%已实现集中供水,63.38%实现了雨污分流管网建设,44.73%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省定贫困村基本实现了由‘后队’变‘前队’的目标,在全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中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上述负责人表示。

    路径二:因地制宜推进“三清三拆”,激发村庄内生动力

  广东山区众多,在粤东、粤西、粤北乃至珠三角地区,泥砖房的身影仍随处可寻,一些无人居住的危旧泥砖房,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广东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一改”的基础上,将拆除旧房危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等作为“自选动作”,开展“三清三拆”,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4.jpg

5.jpg

肇庆市怀集县文岗村太阳自然村清拆后在原址建起了公园广场,成了村民休闲好去处。


  “三拆除”是广东因地制宜的创新之举,同时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难点所在。破解此难题,广东找到的第一把“钥匙”是村民理事会。通过在自然村搭建村民理事会这一协商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广东农村乡贤、宗族文化浓厚这一特点,挖掘、整合村庄内部的人力、财力和智力资源,实现共谋共建共享。

  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江谷镇江和村委会杨村自然村是一个户籍人口约300人的小村庄,村内屋舍俨然、干净整洁。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村投入了140多万元开展公益事业建设,其中60多万为四会市级财政奖补资金,剩余的全部来自村民、乡贤和外嫁女捐资,组织发动工作则由村民理事会承担。

  据四会市创建省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智明介绍,在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初期,四会在全市20户以上的1496条自然村内均设立了村民理事会,由村民推选出有威望、有公心、有想法的村民组成,对内协调发动村民、对外联络乡贤或对接外部资源,在促进农民参与的同时,也解决了部分镇村干部想干却没干成的事情。“农村是熟人社会,理事会成员在开展工作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李智明说。

  比如,四会市城中街道马坡村在开展清除省道沿线的乱搭乱建、违章建筑工作时,部分村民借机提出高额补偿,个别村民甚至存在抵触情绪,阻碍了整体整治进度,虽然村委干部多次做工作,但效果不太理想。面对困难,村干部想到了理事会。最终,经该村理事长带头积极与村民沟通,上门做思想工作后,没有一户再提出补偿要求。

  政策层面的探索与创新也为“三拆除”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助力。2018年初,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广东省全面推进拆旧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通过拆旧复垦全省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将复垦腾退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所在村建设需要后,节余部分以公开交易方式在省内流转用于城镇建设。

  据韶关市始兴县马市镇干部介绍,截至今年3月,当地已成功交易了40多亩建设用地指标,农户每平方可获补偿500多元。他们认为,拆旧复垦政策对推进乡村振兴大有裨益,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建设用地闲置问题,更能为乡村振兴腾出土地、提供资金、调动村民积极性,一举多得。

  在梅州市兴宁市国土局副局长杨秋阳看来,拆旧复垦政策实现了“三变”:“废旧变现”,按比例分成,直接将原老破废弃房屋变现为“真金白银”,促进农民增收;“土地变活”,将破旧房屋拆除结合实际种植,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农村变美”,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

    路径三:一手抓竞争激励,一手抓评估奖惩

  在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过程中,广东不仅注重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创新举措,一手抓竞争激励,一手抓评估奖惩,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2019年6月24日至28日,广东云浮市举行了“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竞赛第三次竞赛,12个镇(街)一把手同台竞演PK。最终,新兴县簕竹镇、罗定市围底镇摘得优秀等次,获得奖励15万元。据介绍,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18年10月,云浮市建立了“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竞赛机制,以镇(街)为单位开展竞赛,采取现场竞赛“四比”(比资料台账,比工作实效,比群众参与度、获得感、满意度,比长效管理机制)和镇(街)党委书记PK竞赛(工作总结、现场问答)的方式进行考评。市财政专门拨出专项竞赛资金,对获得优秀等次镇(街)的奖励15万元,获得良好等次的奖励5万元。

  类似的举措也出现在肇庆市。2019年初,广东肇庆市鼎湖区举办了一场特殊的演讲赛——村干部演讲8分钟,成功胜出者,其所在行政村可获得至少800万元的美丽乡村创建资金。8分钟的背后,是实地考核、第三方评估、竞争考核评议会等工作。鼎湖区莲花镇分界村委会主任谢伟泉代表分界村拿到了800万元的创建资金。他介绍说,分界村从2018年10月启动“三清三拆”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6.jpg

肇庆市鼎湖区分界村拿下800万元美丽乡村创建资金,干部群众受到极大鼓舞。


  “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链条最核心的一环。采取竞争机制对他们进行倒逼,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能力。”鼎湖区委书记陈宇航说。

  此外,为压实各地创建工作责任,今年3月,广东省开展2018年度地级以上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与奖惩机制相结合,有效地将乡村振兴责任传导至最基层,促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从“动起来”到“热起来”。

  目前,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已成为广东各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卓有成效的办法之一,云浮市、汕头市、江门市、韶关南雄市、河源龙川县、梅州五华县等市县均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