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清远市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大会获悉,清远“三农”工作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5.7%。
今年以来,清远累计建成美丽乡村3958个,占全市15008个自然村(村民小组)的26%;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在全省建起了首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信息化平台。
市委书记郭锋要求,要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责任制,通过加强示范引领,深入挖掘优秀典型和先进经验,积极讲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清远故事”。
晒账单
两项考核成绩全省排名靠前
会上,副市长雷玉春通报了全省2018年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考核结果:在2018年省扶贫开发工作考核中,清远在全省排名第三;在2018年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清远获得“好”的等次,在粤北片区排名第一。
清远争取今年建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示范村60个,新增家庭农场1000家;争取到2020年,60%以上的农户参与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确保今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全市60%以上的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全市261个省定贫困村共3283个自然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
连州市、佛冈县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会上作了经验发言。郭锋分别同连州市、佛冈县相关负责人签订了脱贫攻坚暨农村人居整治工作责任状,其他县(市、区)在会后进行补签。
郭锋对全市“三农”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责任制,强化组织领导,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合力;通过加强示范引领,强化作风转变,加大力度惩治“三农”工作中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示范引领,深入挖掘优秀典型和先进经验,积极讲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清远故事”。
迎机遇
借力广清一体化提速“入珠融湾”
会议要求,着力培育大产业,共同营造大扶贫,推进环境大整治,积极谋划大项目,务实深化大改革,找准关键节点,精准发力、靶向施策。
下一步,全市农村将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电商平台”,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集中力量攻克“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的扶贫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清三拆三整治”,强力推进农村破旧泥砖房清理整治;高标准建设潖江蓄滞洪区,打造“两县三乡一带”旅游经济区,积极建设清远“千里碧道”,办好粤菜大会;扎实推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工作,大力实施“一县一重点”“一县一乡镇”“一县一专班”改革。
日前,省委、省政府印发《广东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下称《规划》),力争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全省乡村振兴的“路线图”和“时间表”,《规划》提出要在清远等地开展乡村振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重点培育打造英德红茶、清远鸡特色区域公用品牌等,为清远农业农村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按照《规划》提出的要求,清远加快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产业体系,以广清一体化为突破口,提速农业“入珠融湾”。
■纵深
产业助力早摘“贫帽”
清远印发通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日前,清远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清远市产业扶贫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全市农村产业扶贫工作的任务目标,提出到2020年底,各县(市、区)形成2—3个产业扶贫示范村,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和持续稳定增收能力显著提升。
清远市委七届九次全会报告提出,推动广清一体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知》要求,依托广清一体化和“入珠融湾”的机遇,积极实施“菜篮子”工程,组织开展各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目前,清远已有46家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
产业引领
“省”字头产业园夯实扶贫基础
《通知》要求,加快发展绿色高效特色种养业,将其作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础,大力实施农业“3个三工程”,引导贫困村发展清远鸡、柑橘、茶叶三大主导产业,或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加快发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产业兴旺是关键环节,也是产业扶贫的基石。自2018年以来,清远加快申报和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市9家“省”字头产业园目前已形成规模优势,以产业发展引领带动扶贫工作。
作为省内著名的供港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阳山县蔬菜产业园今年挂上了“省”字头。该产业园以越夏蔬菜为主导产业,耕地面积17.12万亩,正在积极打造共建共享的田园综合体。
“我们种植的西洋菜全部销往广州、深圳等地超市,每斤售价超过5元,产品可以在手机APP上追溯种植情况。”入驻该产业园的阳城镇态保西洋菜专业合作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了解,该合作社专门聘请了20多个贫困户从事种植和采摘,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每年的分红款和工资等收入,以及返租土地的固定收益,让贫困户达到了脱贫标准。
三产融合
产业扶贫让贫困户就业不出村
《通知》要求,推进农产品加工产能向贫困人口较多的镇村集聚,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和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我在茶园工作快3年了,现在每个月都有2000多元工资,跟在广州打工的时候差不多,还能照顾家里的小孩。”记者在英德市石牯塘镇采访时,正在石门山茶园工作的村民王月娣兴奋地告诉记者。
51岁的王月娣是石门山茶园附近的上塘村村民,由于以前当地没有产业扶贫基础,她和许多村民不得不前往珠三角等地务工,村里逐渐变成了“空心村”。作为英德市红茶产业园的成员单位,广东石门山生态科技茶业有限公司在承包当地农村整合土地后,吸纳了大部分贫困户就业,王月娣获悉后果断选择返乡就业。
“前两年我老公因病去世,家里只有我和在中学读书的女儿,所以一下子变成了贫困户。在村委会和公司领导的帮助下,我们家现在已经实现了脱贫。”王月娣笑着说。
目前,英德市红茶产业园建设了一批加工园区,推动了红茶种植、加工和茶旅三产融合发展,在改变英德红茶传统产业模式的同时,通过“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反哺农村,以产业扶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
拓展市场
“清远味道”抢占大湾区餐桌
《通知》要求,依托广清一体化和“入珠融湾”的机遇,积极实施“菜篮子”工程,组织开展各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推动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与贫困地区精准对接,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关系。
广州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清远拥有优质的农产品资源,广清农业对口帮扶既能解决清远农产品“难卖”问题,也能让优质农产品通过广州的销售渠道,进入到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让“清远味道”抢占大湾区餐桌。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政府、清远市政府日前联合制定了《“高质量推进广清一体化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建设广清农业主题众创空间,支持清远农产品到广州销售,完善广清农产品供应链,将清远打造成为广州乃至珠三角城市生活服务的重要基地。
“广清农业帮扶合作前期以资金扶持等方式为主,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后,将重点打造广清农业众创空间这个农业产销对接平台,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更深度的合作,逐步实现农业方面的广清一体化。”广州对口帮扶清远指挥部创新发展办副主任、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侯新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
为了方便广州市民日常购买清远优质农产品,作为广清两市农业产业合作发展的新平台,由广清农业众创空间打造的“清远农家”正佳广场旗舰店和社区生鲜门店已在广州落地,清远鸡、乌鬃鹅等清远美食成为广州市民的日常美味。
目前,清远已有46家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成为广州市“菜篮子”工程稳定供应企业。在政策扶持方面,广州农业财政资金突破地域财政限制,为清远定点供穗生猪基地给予补贴。
企业帮扶
“公司+农户”形成“带贫能力”
《通知》要求,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开展有效对接,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与贫困地区带贫经营主体合作、直接建基地等形式,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作为清远鸡产业的龙头企业,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近年来积极探索“公司+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在清远等地设立了12个养殖服务中心,带动超过4000名贫困户脱贫,户年均增收2万多元,解决了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为农业企业从事产业扶贫探索出一条新路。
记者了解到,清远近年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土地和涉农资金的整合,有力地促进了“公司+农户”产业模式发展,助力企业形成“带贫能力”。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将整合后的土地和资金入股,再与天农公司这样的现代化养殖企业签约,不仅能够得到资金、技术帮扶,而且形成了稳定、共赢的合作机制,也能够有效抵御散养家禽带来的亏损风险。
据天农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精准扶贫养殖基地”项目模式将国家对贫困户的帮扶资金和相关优惠政策,与企业自身的经营发展相结合,既产权清晰、责任明确,又能够使广大贫困户享受政策资金的红利,获取稳定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企业还能够充分利用政策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保证这种精准扶贫模式取得显著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