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多措并举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01-04浏览次数:30

       广东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2018-2019年,省财政安排50亿元,扶持粤东西北地区建设10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020年,省财政再安排25亿元建设新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珠三角地区自筹资金建设若干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目前,广东省已创建10个国家级、119个省级(含珠三角地区自筹资金建设19个产业园)、55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农业县实现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梯次发展格局。

强化高位推动,形成齐抓共管

  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省政府2018年召开了4次全省产业园工作会议部署推进。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把建设产业园作为全厅中心工作,举全厅之力全力来抓,成立产业园办公室工作专班,抽调15名专职人员专门负责产业园工作。全省各市县政府均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制定市级工作方案,形成省市县三级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建立政策体系

  加强政策扶持,省级制定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建设指引、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等“1+N”个规范性政策文件,提出了加快推进“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总体目标,建立了以绩效为导向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加大投入力度,2018年至2020年,省财政连续三年投入75亿元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一县一园的总体布局。

  强化绩效评价。建立产业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产业园建设绩效列入各市乡村振兴考核范围,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产业园安排的重要依据。

  截至2019年10月,全省2018年50个产业园项目开工率99.84%、完工率36.67%、完成投资65.74%、省财政资金使用率78.31%,2018年,园内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全县平均水平24.6%。

强化改革创新,实行简政放权

  改革省级财政投入方式。省级资金由过去层层下拨到市县财政部门,转为直接拨付到实施主体(企业),减少了拨付层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实行清单管理。制定鼓励清单、允许清单和负面清单,由县政府审批资金使用方案和项目立项。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由牵头实施主体制定资金使用方案,鼓励支持各类主体投资,吸引碧桂园、温氏集团等大型企业和更多社会资本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18年,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计划总投资118.19亿元,其中企业自筹资金71.9亿元,省财政资金撬动比为1:5.3。

强化政策扶持,形成政策洼地

  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出台了《关于支持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一套“组合拳”。

  广东省委、省政府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优先安排用地指标,解决用地难问题;将园区主干道列入四好农村路建设范畴,产业园核心区优先通农村四好路。

  提供金融服务,落实产业园内农业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到新三板挂牌等支持政策。根据上市融资情况适度给予一定补贴。

  注重培育市场化机制,建立省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金,并成立基金公司,省财政3年安排10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00亿元,投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基层服务网络,累计担保放款项目2644个、金额26.02亿元。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与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签订金融服务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安排信贷资金500亿元支持产业园建设。

  提供技术服务,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专家对接服务制度,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专家服务团队,实行一对一服务,加强技术支撑,促进成果转化。

  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农业农村厅领导班子成员和处室挂钩联系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信息报送制度,建立问题库和经验库,加强督导检查、跟踪督办和通报进度,推广经验,加快建设进度。

  自2018年以来,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发展了产业。目前,2018年启动建设的50个产业园农业总产值为738.8亿元,主导产业产值达381.7亿元。二是壮大了企业。产业园内农业企业数量达到3299个,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1个、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2个,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品销售额253.2亿元。三是增多了品牌。品牌数量(含企业自有品牌)2459个,新增品牌493个。四是带动了农民增收。吸引返乡创业人员6930人,辐射带动农民就业123万人,园内农民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全县平均水平24.6%。五是加快了三产融合发展。例如,新会陈皮产业园产业总产值达到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