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个月增长

生猪存栏探底回升,2020年5、6月份供应紧张的局面会明显缓解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01-08浏览次数:28

  

   “保供稳产,转型升级,高质发展”——养猪业面临新的话题。近日,2019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年会暨猪业发展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400多位行业精英参加,分享行业最新资讯与真知灼见。
稳产保供形势明显好转
  去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养猪产业发生较大波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郑惠典在会上表示,一系列政策措施给广东省生猪产业恢复发展注入了强心针,也给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增添了强大动力,全省生猪复产扩产形势明显转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实现止跌回升。11月全省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生猪存栏环比首次回升,增长4.8%;能繁母猪存栏连续3个月增加,比7月份增加20.2%。
  广东省养猪行业协会陈三有会长要求全行业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认真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全面完成生猪稳产保供和转型升级发展各项工作任务。

春节前猪肉涨价空间不大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辛国昌副巡视员介绍当前生猪生产形势。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全国400个定点监测县的初步数据汇总,11月生猪存栏月环比增长2%,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回升,18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长,比10月多6个,东北、西北、黄淮海、华东、华南等地区生猪存栏加快恢复。能繁母猪代表了基础产能,环比增长4%,已连续2个月回升,22个省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比10月多了5个。
  针对大家关心的供应形势,辛国昌表示,生猪存栏探底回升表明2020年5、6月份供应紧张的局面会明显缓解。春节消费旺季猪肉供应可能压力偏大,但动物蛋白供应有保障,不会再出现10月份的涨价势头。
  农业农村部国际畜产品生产和贸易监测预警首席专家朱增勇分析,新形势下多重因素影响产能恢复速度,消费水平较上年下降,猪肉进口保持高位,预计未来两年供需仍呈现紧平衡。朱增勇认为未来中国猪肉市场供给和消费会继续下降,猪价维持高位、进口增加,禽肉替代性将继续增加。朱增勇表示,在宏观调控、产能回升、肉类进口以及禽肉弥补等多管齐下,春节前猪肉可能会涨价但是空间不大。

种猪育种、疫病防控升级

      非洲猪瘟带来压力的同时,也逼迫着养猪业反思并作出突破,种猪、疫病防控、养殖、疫苗等方方面面都迎来了提升的机会。
  我国传统的大范围长距离活猪调运是导致非瘟大面积快速传播的致命缺陷,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表示,猪业变局将导致调猪转向调肉,同时建议具有一定规模(如千头母猪以上)的各功能猪场尽量杜绝活猪进入,做到活猪只出不进。陈瑶生认为,未来育种的视野也会得到拓展,不只局限于单纯的生产性能测定,会将品种、饲料、疫病、产品、废弃物和设施设备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
  华中农业大学何启盖教授介绍当前猪病流行现状与对策时表示,庭院式(散养户)模式时腹泻和寄生虫是最严重的问题;全封闭式受到通风、温度和湿度的调控,主要是呼吸道疾病的问题;“传统一条龙”养殖模式腹泻和蓝耳病很难控制;批次化生产集中了“全封闭式”和“分点式”的优点,但是有一旦发病经济损失会更大的风险。不同的养猪模式导致了猪群常见的疾病情况不同,随着养猪业升级,猪场要重视不同阶段的易感疾病。
  面对非瘟的冲击,不少猪场陷入了迷惘。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英林认为,在资本驱动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会进一步推动养猪业工业化升级。秦英林认为现代养猪业的发展离不开跨界人才、生物安全、饲养技术、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多层楼房建筑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支撑。以牧原自身为例,最小通风量可以控制在美国30%,全厂区防渗漏,空气除臭灭菌等领域均位于国际领先水平。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养猪事业部副总裁吴珍芳教授分享对于未来的思考,据了解,温氏股份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规划上市肉猪7000万头,市场占有率约10%;同时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家庭农场,新建养殖园区,将公司+农户升级为“公司+标准化家庭农场”,“公司+园区+农户”模式。温氏股份也将加大科技创新,广纳人才,加强与外部交流对接,促进技术积累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