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粮食新势力】早稻种植面积达1309万亩 广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05-20浏览次数:57

“无人农场”俨然成现实,农业越来越智能


江门今年早稻种植现场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全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最大的粮食主销区,广东如何保障粮食安全呢?答案就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5月5日,广东省因2019年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予以督查激励。记者近日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独家获悉,今年广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千方百计扩大粮食生产面积,截至4月28日,广东早稻种植面积已达1309万亩,超额完成了早稻扩种任务。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为保障粮食安全,广东省近年来采取系列创新举措,农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科教资源优势稳居全国前列,以占全国约2%的耕地面积创造出占全国6%的农业总产值和10%的农业增加值。

    最新进展  早稻扩种已超额完成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东农业生产受到一定冲击,不过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压舱石作用,高度重视农产品生产和供应,抓好“米袋子”“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今年开春以来,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多次研究春季农业生产和早稻扩种工作。

  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3月7日,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广东春耕生产工作指引》,就提出要积极扩大以水稻为主的粮食播种面积,各地已验收的垦造水田主要用于扩大种植水稻面积,引导农民通过复耕撂荒地、旱作改种水稻、“单改双”等方式,千方百计扩大早稻和粮食生产面积。

  3月12日,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了全省早稻生产推进落实视频会议。3月17日,省农业农村厅又印发通知,将早稻扩种50万亩的任务分解到各市,各市也在第一时间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到镇、到村,落实属地责任。3月25日、4月3日,省农业农村厅连续2次印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务必落实早稻扩种任务。

  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农情调度,截至4月28日,广东省早稻种植面积1309万亩,比原计划1302万亩增加7万亩,比去年增加57万亩。4月中旬以来,省农业农村厅还联合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分批到河源、梅州、江门等地市开展新增面积现场核查,确保各地新增面积数量真实。

  据了解,为全力推进早稻扩种面积的落实,全省各地出台撂荒地复垦复种等扶持奖励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据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分析,广东省强力推进早稻生产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加上气候条件整体有利早稻生长,预计早稻亩产保持稳定,总产量预计增加4%。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发布的分析报告还指出,广东省粮食安全保障物质基础雄厚,粮食供应主要依靠国内,在部分大米出口国禁止出口或者限制出口的情况下,广东米价整体不会有太大波动,稳定为主。

    藏粮于地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显著

  “五一”劳动节前,记者在江门台山市都斛镇莘村附近的台山中国农业公园看到,“禾海稻浪”水稻田文化主题园里的水稻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这个主题园拥有万亩优质水稻高产示范农田,田块方方正正,硬底化的机耕路互联互通。记者了解到,广东省近年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类似主题园里这样“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水田越来越多。

  5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下称《通报》),对2019年落实国务院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2019年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的黑龙江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获督查激励。 

  据悉,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全国30项督查激励事项之一,2019年首次对按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且成效显著的4个省予以督查激励,每省予以2亿元资金激励支持。《通报》指出,2020年会对获督查激励的5省在分配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财政资金时予以倾斜支持,激励力度原则上不低于上年,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藏粮于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国家明确提出,2022年全国确保建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其中,国家下达给广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2011-2020年确保建设2556万亩,占广东耕地总量的65.6%,远高于全国平均比例的40%,占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79.53%。

  近日,广东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就优化规划布局、提升建设内涵、提高耕地质量、加快项目建设、建立管护机制、加大保障力度六大方面提出意见。记者了解到,2020年广东省将建成2556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据测算,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进一步完善田间基础设施,从而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会显著增强,粮食产能大约提高10%-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

    藏粮于技  “无人农场”已在路上

  一台无人驾驶的水稻直播机驶出机库后,沿着机耕道行驶,准确进入田间自主作业。它在田里忙碌跑了32圈,14亩水稻田1.3小时内就全部播种完毕。这是5月9日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上演的一幕,“无人农场”俨然变成现实。

  据媒体报道,当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及其团队展示了水稻无人农场直播技术。这是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无人农场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的研究成果,将实现水稻生产耕整、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全程无人机械化作业目标,预计5年后进入推广阶段。

  罗锡文院士领衔的团队,在增城开展‘无人农场’建设探索,正是广东依靠科技端稳自己饭碗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水稻作为广东省主要的粮食作物,到去年年底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3.1%,其中机耕率和机收率都在90%以上,植保、烘干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在逐年提升,而且越来越智能化。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是我国农业科技研究与成果转化大省,科技综合实力多年来位居全国前列。以育种为例,广东在优质籼稻育种、矮化育种、分子育种、航天植物育种方面居于国内前沿,育成超级稻品种占全国超级稻品种总数的15%。

  据了解,广东省近年来农村人力资本投资也在加码。广东省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推进农村科技种养人才、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目前,高素质农民培育总量超74万人,现代青年农场主1000多名。为发展数字农民,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农民培训、农技员培训的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在今年2月下旬,积极举办了电商网红线上直播培训班,全省有2500多名农民参加了听课,为整合全省农业科技优势资源和力量,形成分工合理、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省农业农村厅联合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牵头组建了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创新联盟成员单位达335家,希望通过成员单位紧密合作,做强创新链,做长产业链,做大农业科技产业增量,带动广东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效率和应用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