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项目造血 穷村变桃花源

发布者:政策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0-06-30浏览次数:96

全省二千多个相对贫困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广东企业把产业带到了村里。图为大疆免费培训贫困户飞手,让他们成为果树飞防排头兵,未来依靠自身技术脱贫。南方日报记者 鲁力 摄

    今天是广东扶贫济困日十周年的日子。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今年的扶贫济困日有特别的意义。

  春去夏至,万物并秀。掩映于绿水青山中的梅州市蕉岭县三圳镇东岭村,愈发迷人。

  一早,村里的“网红”民宿红星客栈负责人王嘉的订房电话便响不停。东岭村积极发展红色旅游、特色民宿和林下经济,全村21户贫困户41人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6年的2.6万元增至现在的27万元以上。

  东岭村是广东脱贫攻坚事业的一个缩影。

  2009—2015年,广东历经两轮扶贫“双到”(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通过2016年以来的新时期精准扶贫,全省超160万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277个相对贫困村达到脱贫出列标准。

   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合力撑起大扶贫格局

  “开工喽!”云浮市云城区腰古村,艳阳高照,贫困户吴银彩在田间忙碌劳作。荒山林中,这片霸王花种植基地带动全村77户贫困户彻底脱贫奔小康——人均年收入达1.4万元,4年间翻四番。

  广东脱贫攻坚优异“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各方力量凝心聚力。

  2016年起,聚焦全省年收入4000元以下161.5万相对贫困人口、2277个相对贫困村,广东率先在全国开启解决相对贫困的探索,打响新一轮精准脱贫攻坚战。

  ——广东新时期脱贫攻坚着力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机制,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政府主导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2016年以来,广东全省21个地市动员1.8万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近6.5万名驻村干部参与精准扶贫。

  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羊屿村,面海靠山。

  在汕头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汕头市分公司、汕头高速公路公司结对帮扶下,羊屿村着力发展海产品加工、光伏发电、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三大项目,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17290元,贫困户全部脱贫,还被评为“汕头市十大网红乡村”。

  广东还充分发挥珠三角经济发达的优势,纵深推进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区域对口帮扶。

  在东莞寮步镇镇政府帮扶的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驻村工作队利用扶贫引导资金建设的青云农产品交易中心已经封顶,预计7月正式运营。“届时,青云村及周边的优质农产品将在这里集中收购,源源不断地供应珠三角等地市场,既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题,又可为青云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驻村第一书记刘锦枝说。

  2016年以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6市累计向粤东粤西粤北12个市、1719个相对贫困村派驻5597名驻村干部,投入130.94亿元,帮扶相对贫困户11.82万户、36.78万人。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从2010年开始,我省每年开展“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十年来,这场活动凝聚起全社会共同扶贫济困的强大合力,广大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成为社会扶贫的“顶梁柱”,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扶贫的“主心骨”。

  过去十年“6·30”活动,全省各级累计认捐327亿元,其中省级认捐123亿元,各方通过与贫困地区“结对共建、对口帮扶”,成功对接近5000个扶贫济困项目,打造出党建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金融扶贫等多种捐助模式,为推动我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千上万驻村干部

  练就一支“生力军”

  2019年初,原定三年时间的驻村工作结束后,驻梅州市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陈智军选择继续“留任”。

  “一定要让贫困村实现自我‘造血’”“一定要让孩子们能好好读书”……他希望将自己积累的扶贫经验传播推广给其他扶贫干部,帮助促进其他贫困村更快更好地实现脱贫。

  进村入户,是每个驻村干部的必修课。“我都已经踏坏了3双皮鞋。”惠州市代建项目管理局派驻龙门县龙江镇甘坑村第一书记许格胜对自己的“足迹”感到很自豪。

  在许格胜努力下,村里贫困户的老旧思想逐渐改变,有的贫困户自觉拆除废弃猪圈,发展农家乐;有的贫困户自愿腾出闲置住房,发展民宿,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

  在广药集团下属企业广州白云山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驻梅县区松源镇径口村第一书记王卡看来,扶贫要因地制宜地“扶智”。2019年初,径口村开办了农民夜校,定期邀请党政领导、致富能手、专技人员为党员群众上课,村民也在不经意间成了种养领域的行家里手。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成千上万的驻村干部在广东的脱贫攻坚“战场”上得到锤炼,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成长起来,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了基础。

  除了技术、帮扶政策,扶贫干部还通过强基固本抓党建,增强村民与村委的联系,把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提升起来,给村里留下了“一支永不带走的工作队”。

  “村里采取多种手段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珍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新发表示,如今的珍珠村党组织战斗力强,已然成为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战斗堡垒”,即便帮扶队伍离开,他也有信心带动全村奔康致富。

  广东持续加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农村“头雁工程”,给乡村留下一支支“永不带走的扶贫队”。

    2277个省定贫困村

  基本实现“后队变前队”

  走进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金星村,采用统一坡屋顶、外立面和窗花的黑瓦白墙民居、干净整洁的小道,绿植随处可见,构成一幅如诗如画的美丽乡村画卷。

  与金星村一样,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变得越来越美,这得益于广东的一次探索——2017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以2277个省定贫困村为突破口,从最基础最薄弱的短板补起,推动创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如今,贫困村行政村村庄规划、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完成率达100%,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比例达95%以上,20户以上自然村雨污分流、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65.7%和48.2%,基本实现了贫困村“由后队变前队”。

  不仅贫困村变得更美,贫困村的产业更多,内生动力更足。

  “这里建成以后,计划占地170万亩,将是全国最大的原液提取基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设备。”王老吉大健康原液基地建设负责人何文中指着刚建好不久的原液提取车间说。2016年9月,广药集团启动筹划建设梅州大健康产业园,两个项目预计2020年下半年可正式投产,不仅带动当地就业,还将扶持梅州的仙草产业。

  广东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用好“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平台,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产业的带动让贫困户富了起来。据统计,广东近年组织实施特色产业扶贫项目3.6万个,带动贫困户62.8万人,年人均增收2400多元。

  脱贫致富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广东把帮扶政策和困难群众参与情况有机挂钩,创新推广“以奖代补”机制,积极引导贫困户靠自己的劳动养活家庭、服务社会、贡献国家。

  “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凭着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走上脱贫致富大道,精神面貌上来了。”不少驻村干部纷纷感慨。

链接

  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爱心助农网销会暨消费扶贫系列活动举行

  募集爱心认购金额达4.26亿元

  6月28日,2020年广东扶贫济困日爱心助农网销会暨消费扶贫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州举行。此次活动通过“以购代捐”消费扶贫新方式,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产品认购。活动募集爱心认购金额达4.26亿元。

  活动整合了广东21个地市特色展馆开馆、“百县千企万品进湾区”消费扶贫加力行动启动、广东政府采购扶贫馆上线,以及消费扶贫合作签约、爱心企业认购、直播带货等多项内容。

  启动仪式期间,广东供销合作联社旗下天润粮油集团携手智慧广电、“广州好嘢”在广东供销馆开展网红现场直播带货活动。中国太保产险广东分公司总经理直播带货,号召广大客户和员工为扶贫下单、为脱贫助力。现场扶贫产品直播带货额超过100万元。

  认购仪式上,现场各界爱心企业纷纷慷慨解囊,为“以购代捐”消费扶贫事业贡献自身力量,据统计,本次活动有488家爱心企业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馆)、东西优选网、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网等线上线下渠道认捐4.26亿元。

延伸

  “6·30”活动十周年十个好故事来了

  为你心中的最佳点赞!

  在这鸟语蝉鸣的美好时节,迎来了一年一度的6·30“广东扶贫济困日”。

  今年恰逢6·30“广东扶贫济困日”十周年,为系统宣传“广东扶贫济困日”十周年来爱心扶贫济困典型事迹,讲好广东社会扶贫好故事,6月5日—14日,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向广大读者征集关于广东扶贫济困的感人故事。

  征集一经推出,社会各界踊跃投稿,十天时间共收到逾百份稿件,每一份稿件都是广东扶贫济困日十年来感人故事的凝结。围绕“广东扶贫济困日”这一平台带动的贫困村变化、给微观个体带来的人生改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的感人事迹等角度,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和广东省扶贫办共同组织业内专家进行评选,最终从征集到的所有线索中筛选出10个好故事。

  在这些故事中,既有贫困户在帮扶单位扶持下,努力拼搏终成致富带头人;也有投入6年时间扶贫,多次捐款或发动捐款,只为让贫困户过上更好生活的驻村第一书记;还有放弃在外生意回乡当村理事长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游子……

  让“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成为现实,正是“广东扶贫济困日”设立的初衷,也正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广东脱贫攻坚交出靓丽的成绩单。